- 页数:264页
- 开本:16
-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 ISBN:9787548055761
- 作者:培根
编辑推荐
《培根随笔(珍藏版无障碍阅读)》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读之犹如聆听高人赐教,受益匪浅”,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至今畅销不衰。随笔主要是收录了一些议论性质的短文,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伦理等方方面面,其中的《论读书》、 《论真理》、《论嫉妒》、 《论死亡》写得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蕴含着培根的思想精华,是他的著名篇章,也是培根文学方面的代表作。
作者简介
作者:(英)培根 编者:刘益宏
培根(Bacon,F.),是第一代圣阿尔本子爵,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作家、法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是古典经验论的始祖。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著作有:《新工具》、《学术的进步》、《新大西岛》、《亨利七世本纪》等。
目录
论读书
论家庭教育
论忠告
论善良
论幸运
论爱情
论叛乱
论革新
论财富
论嫉妒
论贷款
论友谊
论养生之道
论小聪明
论愤怒
论猜疑
论办事效率
论谈判
论自私
论真理
论党派之争
论婚姻
论园艺
论天性
论伪装与掩饰
论狡猾
论辞令
论预言
论建筑
论权位
论贵族
论韬晦
论宫廷表演和狂欢仪式
论残疾人
论虚荣
论谣言
论旅游
论帝王
论殖民地
论侍从
论逆境
论野心
论强国之道
论荣誉和名声
论消费
论请托
论称赞
论时机
论礼仪
论律师
论青年与老年
论习惯
论美德
论法律
论复仇
序言
作家生平
弗兰西斯·培根(1561一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科学家。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第一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人。
培根于1561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一个官宦世家。父亲尼古拉·培根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曾在剑桥大学攻读法律,他思想倾向进步,信奉英国国教,反对教皇干涉英国内部事务。母亲安尼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才女,她娴熟地掌握希腊文和拉丁文,是加尔文教派的信徒。
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较早,各方面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才智。12岁时,培根被送人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在校学习期间,他对传统的观念和信仰产生了怀疑,开始独自思考社会和人生的真谛。
作品速览
《培根随笔》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读之犹如聆听高人赐教,受益匪浅”。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至今畅销不衰。1985年被美国《生活》杂志评选为“人类有史以来的20种最佳书”之一;同年,人选美国《优良读物指南》的推荐书目。
随笔主要收录了一些议论性质的短文,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伦理等方方面面,其中的《论读书》《论真理》《论嫉妒》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蕴含着培根的思想精华,是他的著名篇章,也是培根文学方面的代表作。
《培根随笔》于1597年出版,作为一位哲学家的传世名著,本书无疑戴上了“哲学著作”的光环。这在赋予它神圣思想的同时,也让许多人望而却步——哲学著作的枯燥难懂是人所共知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培根随笔》原著包括《论真理》《论财富》《论消费》《论建筑》《论荣誉与名声》等58篇随笔。为了真实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这本文集里,培根以大地万物为主角,力图呈现人间百态。他通过紧凑的情节、精练的语言、贴切的比喻,将深刻的哲理寓于浅显的故事之中,使人从中得到借鉴,受到启迪。从这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中,我们可以切实感受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者是如何在旧的社会结构和思想体系日趋瓦解之际,致力于探讨并树立新的信念、规范和道德的。这些思想,对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美学观念的升华以及为人处事方面的行为生成都有良好的作用。
艺术成就
《培根随笔》在凸显人性追求的同时,所采用的构思手法也值得后世借鉴:
第一,培根立意的思想深邃,长于议论。作者谈论问题往往单刀直人,一语中的。由于作者对事物有透彻的理解,因而谈论爽劲,切中肯綮。
第二,作者在论述中非常善于旁征博引。无论是欧洲古代的历史典故、名人事迹,还是宗教经典《圣经》,作者都能随心所欲,信手拈来,这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又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十分耐读。
第三,作者善于推论说理。读培根的文章,总是很习惯于顺着作者的思路走,它让你处处感到严密的思维,严谨的结构,精彩的议论,不容置辩的逻辑力量。
第四,精妙的语言。在培根的论文中,语言无不充满哲理,充满形象的比喻,说理层层深入,精辟警策,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易诵易记,有诗一般的艺术效果。
第五,行文自然流畅。由于是随笔小品,作者下笔时当行则行,当止而止,文风清新自然,如行云流水,绝无拖沓冗赘之感。
文摘
论忠告
名家导读
忠言逆耳,我国一直以来就对“忠言”有着很深的认识,下面我们来看看培根是如何理解忠言的,明智的君王面对忠言一般都会采取怎样的措施。
提供建议意味着坦诚和信任。我们在许多事务上,都只是把生活中的一部分委托给别人,如田地、产业、子女、债务等,但在听取一项建议时,我们就将自己的全部信任交付于他了。作为一位英明的君王,从来不会由于听取过某种忠告而感到羞愧,因为就连上帝也认为忠告和建议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在他授予圣子耶稣的诸尊号中,其中有一个就是“劝世者”。所罗门曾经说过:“忠告带来安全。”对于一件事情,如果事前没有经过反复的推敲、斟酌和计议,就难免在执行中出无法预料的差错,这样大大削减了它成功的概率。所以,一种计划实行之前如果不先通过讨论,就只能把它交给命运的波涛了。虽然所罗门懂得听取忠告和建议的重要性,但他的儿子却由于听信谗言而经受了严厉的教训。他的国家,尽管一度为上帝所宠爱,却终因谗言误国而导致山河破碎。这个历史教训告诉人们听取建议时要谨记如下两点:
一、就人来说,要慎听幼稚轻率者的献策。
二、就事来说,要慎听那种过激的言论。
君主的安危与能否得到臣子的忠告是密切相关的。君主应当怎样利用忠告,古人曾作过高明而寓意深刻的议论。
其一,古诗中说众神之王丘比特的妻子是米狄司,而米狄司正是言论之神。古人借这个故事表明忠告和建议对君主的重要性。
其二,这个故事还有下文:后来米狄司怀孕了,但是丘比特却不愿让她生下这个孩子,于是就把她吞噬了。结果他发现自己居然怀孕了,后来在头顶上生出了一个全身武装的儿子帕拉斯。这个故事听起来很荒谬,却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思想。
它启示我们:明智的君王应当把国家大事交付给臣民去商议——这好比丘比特与言论之神的婚姻,而把选择政策和决定政策的权力归于自己——这好比由丘比特的头脑中生出全副武装的帕拉斯。这样,君主既能树立他英明果断的形象,而且又能得到臣民们的广泛拥戴。
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开放言论有哪些弊病以及补救的办法:第一,开放言论使国家难以守秘。第二,众说纷纭会削弱君主和国家的权威。第三,难免会有人出于自身的私利而提出不利于社会的建议。为了防止这三种弊病,法国曾实行意大利人倡导的那种“秘密内阁”制度,把对国政的议论权只开放给少数人。然而,这种制度的危害却可能比公开言论更大。
要如何保守秘密呢?作为君主应当知道,他不必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诉臣民们。他可以有所区别。当他征求建议时,也不意味着他必须一切照办。但是对于一些秘密会议,下面这句话可以作为一种忠告,就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所以,宫中一些秘密会议的内容,除了君主本人,不能有太多的人知道。然而有些事情,即使有不同意见也无碍大局。只要注意不使他们的言论干扰政策的实施就行了。为此就要求君主要有自信,明辨是非。例如英王亨利七世,他的秘密就只有两名重臣知道。
关于开放言论可能会削弱政府的权威,我们在前面的那个故事中已经指明了补救的办法。君主若能广泛听取臣民的建议和意见,不仅不会削弱其权威,而且还有助于加强它。因为允许自由议论表明了政权的强大——它经得起言论的干扰。除非一些有异议者秘密策划和勾结,图谋影响政策的时候,局面才有危险。但这是完全可以及早发觉,并加以制止的。
再来讨论最后一种害处,就是人们所提的建议未必都是善言。俗话说:“大地上本无诚信。”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人都如此,总有人生性就是诚实、坦率、可以信任的。君主应当善于发现和使用这种人,并且依靠他们监督和防范那些假公济私者。
所以一方面对于君主来说,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善于辨言和识人,以免被各种私欲和谗言所蒙蔽。在这里用得着先哲那句名言:“贤明的君主贵在知人。”
另一方面,作为有进言责任的官员,在进言中切不可只投君主所好。一个合格的官员应以国家利益为己任,而不是关注君主的偏好。否则他就只会阿谀奉承,而对君主无所帮助了。作为君主,他的咨询方法有两种,就是公开征询和私下探询。这两种方法都是有益的,但作用不完全一样。私下发表看法较为自由,可以更真诚地袒露内心。而在公开场合,一个人就容易受多数派意见的影响。尤其在听取地位较低者的意见时,最好是在私下,以便使他们敢于进言。而听取位尊者的意见时,最好是在公众场合,这样就可以使他们有所顾忌而出言审慎。君主在选择人才时,应当避免受等级偏见的左右。同样,在听取意见时,也不应因人废言。古人曾说:“只有死人才是最公正的发言人。”这话讲得不错。活人受当世利害、善恶的束缚,是不容易持论公允的;而死人虽已逝去,却留下了著作。君主应当善于博览群书,并从中去吸取有用的教诲。
今天的许多议事机关实际上只起形式上的表决作用。他们附和政策而不是制定和选择政策,这对政治是不利的。在讨论重大问题时,最好给议事机关充分的考虑时间。俗话说:“隔夜产生妙策。”
例如当初关于英格兰和苏格兰是否应当合并的问题,议会就采取了这种做法。当议会决定对某一事业设立专门委员会的时候,任用那些不持偏见者比任用有偏见的人好。但我认为,还有必要设立一些专职机构,解决诸如贸易问题、财政问题、军事问题、司法问题等等。它们需要一些有经验的专家,并且要确保政策的连续和稳定性。这些专门委员会应当承担审查之责,以仲裁所辖范围内的各种报告和申诉。
然后,再把那些需要复议的重大问题提交给议会。但是提交委员会不可让过多的提议者参加讨论,以免形成要挟之势。在议会中座位次序的设置,从形式上看只是一件小事,其实则不然,因为一条长桌上的首席,事实上体现着一种决策的地位。
当君主主持一次讨论的时候,应当注意在讨论过程中,切不可率先泄露自己的意向,以免给与会者带来暗示或压力,使到会者不便再发表自己的意见。那样一来,整个讨论恐怕就只能听到一片“我主圣明”的声音了。
P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