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全译本)(精) 精装

编辑推荐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所著的《爱的教育(全译本)(精)》语言朴实、晓畅,洋溢着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温馨的人性之美,使作品于细微处见真情,平凡中寓崇高。可以说,作者用爱的钥匙,打开了人们的心扉,用爱的眼光和笔触给我们传达了最美好的生活和心灵。作者简介作者:(意)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 译者:付燕君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Edemondo De Amicis),1846年10月31日生于意大利利古

22.50原价¥30.00元
库存 999
  • 页数:257页
  • 开本:32
  •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50027077
  • 作者: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

编辑推荐

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所著的《爱的教育(全译本)(精)》语言朴实、晓畅,洋溢着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温馨的人性之美,使作品于细微处见真情,平凡中寓崇高。可以说,作者用爱的钥匙,打开了人们的心扉,用爱的眼光和笔触给我们传达了最美好的生活和心灵。

作者简介

作者:(意)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 译者:付燕君
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Edemondo De Amicis),1846年10月31日生于意大利利古里亚大区因佩里亚省一个收奥内利亚的海滨城市。他从小喜爱军旅生活,16岁进入莫德纳军事学院学习,1865年毕业后成为军官,1866年积极参加了意大利第三次独立战争。1868年发表处女作《军营生活》,并因此而成名。1870年罗马解放后,他放弃军事生涯,定居都灵,成为意大利主要报纸的记者,并从此开始从事专业文学创作。1908年3月11日在博尔迪凯拉病逝。

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早期曾周游世界,写下不少游记,如《西班牙》、《荷兰》、《伦敦记事》、《摩洛哥》、《君士坦丁堡》、《美国游记》、《西西里的回忆》等。1879年至1889年的10年间是亚米契斯创作的繁荣时期,他写了许多有关社会题材的作品,有《散文集》、《朋友们》、《爱的教育》、《大西洋上》等。他关注社会问题,继而投身政治,参加社会主义运动,1891年加入社会党此后,他先后出版了《一个教师的小说》、《工人的教师》和《公共电车》等作品。1908年3月11日因心脏与病殁于Bordighera。

目录

十月
开学日
我们的老师
意外事故
哥拉波利亚的小孩儿
同窗好友
仗义的行为
女先生
贫民区
学校
少年爱国者
十一月
烟囱扫除人
万灵节
好友凯龙
卖炭翁与绅士
弟弟的女老师
我的母亲
好友柯莱笛
校长老师
士兵
耐利的保护者
级长
少年侦探
贫民
十二月
商人
虚荣心
初雪
“小石匠”
雪球
女教师
访问负伤者
少年笔耕
坚忍心
感恩
一月
助教
斯带地的图书室
铁匠的儿子
友人的来访
维多利亚.爱马努爱列王的大葬
沃朗蒂的斥退
少年鼓手
爱国
嫉妒
沃朗蒂的母亲
希望
二月
颁发奖牌
决心
玩具火车
傲慢
劳动者的负伤
囚犯
爸爸的看护者
铁工场
小小的卖艺者
“谢肉节”的最后一天
盲孩
病中的老师
街道
三月
夜校
相打
学生的父母
七十八号犯人
小孩儿的死亡
三月十四曰的前一夜
奖品授于式
争吵
我的姐姐
洛马格那的血
病床中的“小石匠”
卡华伯伯爵
四月

文弗尔托王
幼儿园
体操
父亲的老师
痊愈
劳动者的朋友
凯龙的母亲
寇塞贝.马志尼
少年受勋章
五月
畸形儿
牺牲
火灾
六千英里寻母


聋哑
六月
格里勃尔第将军
军队
意大利
九十度的炎暑
我的父亲
乡野远足
劳动者的奖品授于式
女老师之死
感谢
难船
七月
母亲的末后一页
测验
最后的测验
告别

序言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是一部献给九岁到十三岁小学生的书。
全书以一个小男孩昂里克的眼光,从10月份4年级开学第一天开始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全书共lOO篇文章,包括发生在昂里克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9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深入精髓、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整部作品语言朴实、流畅,洋溢着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温馨的人性之美,使作品于细微处见真情,平凡中寓崇高。可以说,作者用爱的钥匙,打开了人们的心扉,用爱的眼光和笔触传达了最美好的生活和心灵。
成人了解儿童的友情本是不可能的事,但读了这几篇日记,谁都会将儿童时代的情感重新唤起。这是亚米契斯最大的成功处。当亚米契斯写这部书时,他的心中便充满了青年之火,所以书内的辞藻与结构虽不讲究,但单是这一种情绪就能使读者十分感动了。
著名文学家夏丐尊先生曾说:“这书给我以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齐《醉人之妻》以上的感动。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曰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湿润。”
这是一部以教育为目的的儿童文学作品。它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歌颂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的高尚情怀;它鼓励人们消除阶级观念。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努力实现各阶级人民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直到20世纪50年代,《爱的教育》都一直是整个意大利的青少年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在今天,《爱的教育》也仍然是意大利的青少年们学习写作、表达时的“模范文章”。2001年6月15日的意大利晚邮报的文化版上就有这么一篇文章,介绍意大利诗人帕斯科利给一个孩子的一封信,诗人在信中说:“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堪称青少年学习写作的典范。”
不止如此,1986年,《爱的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具有代表性的欧洲系列丛书》之中。2001年,被我国教育部指定为中小学语文新课标课外阅读书目之一。直至今日,《爱的教育》超越了时代和国界的限制,被译成数百种文字,至今销量已超过15,000,000册,成为世界最受欢迎的读物之一。

文摘

三个月的农村时光,如梦般地飞逝而过,今天再次回到了丘林的学校。早晨母亲送我去学校的路上,心里还在不停地回味着在乡间时的情景哩。每条马路,都挤满了学校的学生;书店门口,学生的父母兄弟都蜂拥着在那里购买笔记簿、书袋等物品;校役和警察都在忙碌地维护公共秩序。来到了校门口,突然有人拍了拍我的肩膀,原来是我三年级时的老师,一位头发红且卷曲、笑容可掬的老师。老师仔细端详着我的脸孔说:“我们不会再在一起了!昂里克!”
这是我先前就知道的事,现在经老师这么一点,心里未免还是有一些酸楚。我们没费多少力气就挤进去了,在接待所楼梯旁挤满了许多夫人、绅士、普通妇人、职工、官吏、女僧侶、男用人、女用人,他们全都一手拉扶着小孩儿,一手抱着成绩簿,人声鼎沸,嘈杂得跟戏馆里一样。我再次打量了这间宽敞的休息室,甚是欢喜,因为这是三年来,我每日到教室去都要经过的休息室。教我二年级的女老师看见我:“昂里克!你现在就要到楼上去了!从今往后不会经过我的教室了!”她的脸上流露出十分留恋的神色。校长被妇人们包围着,头发好像比先前更白了。学生们长得比夏天的时候结实多了。
刚来的一年级的新生不愿到教室里去,勉强被拉了进去,有的依旧逃出来,有的是因为找不着父母,号啕大哭起来。父母走进教室,有的哄骗,有的怒叱,老师们也无计可施了。我的弟弟被分在代尔卡谛女老师所教的一组里。
上午十点,大家走进了教室,我们年级共有五十五人。从三年级一起升级的只不过十五六个人,总能取得一等奖的黛朗希也在其中。一想起暑期去过的山林,就觉得学校里郁闷得让人窒息。又回想起三年级的老师:那是位和蔼可亲的好老师,年龄跟我们差不太多。那个老师的红而卷曲的头发已经不在了,一想到此情此景,就有点儿悲伤。新学期的老师,身材强壮魁梧,没有胡子,留着长长的斑白的头发,额上有道很深的纹,说话声音很大,犀利的目光打量我们的时候,就像要看穿我们的心似的,而且脸上没有半点儿笑容。我想:“唉!一天总算熬过去了,还要有九个月呢!什么用功读书,什么月试成绩,多让人头疼啊!”
走出教室,恨不得马上见到母亲,飞奔到母亲面前亲吻她的手。母亲说:“昂里克啊!要用心读书哕!我会和你们一样用功的!”
我兴高采烈地回了家。由于那位开朗、和蔼、热情的老师已经离开了学校,学校也就不如先前有趣了。
我们的老师
十八曰
从今天开始,老师也开始可爱起来了。我们来到教室的时候,老师已经坐在他的位置上了。“老师早安!”“斐邦尼老师早安!”老师上学年教过的学生们走过教室门口时,都会从门口探头进来和他打个招呼。他们当中也有走进教室来和老师急急忙忙地握了手就走的。可见大家都喜爱这位老师,今年仍想请他教!老师回应着并去拉学生伸出的手,却不去看学生的脸。和他们打招呼的时候,虽然也面带笑容,可额头上却皱纹紧蹙,并且一直板着脸。把脸对着窗外,注视着对面的屋顶,好像他和学生们打招呼是很痛苦的。完了以后,老师又仔细地看着我们,让我们默写。自己在讲台下的座位间巡回。看见有一个脸上长着红痘的学生,就中止了他的默写,两手托起他的脸看了又看,又摸摸他的额头,问他有没有发烧。这时,有一个后面的学生趁着老师看不见,跳上椅子玩起洋娃娃来。正好老师回过头来,那学生就匆忙坐下。低了头准备受罚。老师用手抚摩了下他的头,说:“下次不要再做这种事了!”其他的什么也没说。
默写完了,老师又默默看了我们好久,用粗犷而亲切的声音说:“大家仔细听好!从今天起我们要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我们应该珍视这一年的宝贵时光!大家要用功、守纪律。我现在一个亲人也没有了,你们就是我的亲人。自母亲去年过世后,就剩下我一个人了!
“除了你们,在这个世上我再没有亲人,你们是我的子女,你们也是我的牵挂、我的希望,我爱你们,也请你们爱我!我不愿责罚你们任何一个人,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让我们全班作为一个大家庭,给我安慰,给我荣耀!现在你们不用口头答应我,但我相信你们已在心里对我做出了承诺。我感谢你们。”
这时校役来通知放学,我们很安静地离开座位。“老师!请饶恕我这次!”那个跳上椅子的学生颤抖地走到老师的身旁说。老师用嘴亲吻着他的额头说:“快回家去吧!好孩子!”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