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 精装

编辑推荐《儒林外史》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简介作者:(清代)吴敬梓吴敬梓(1701—1754),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雍正诸生。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穷困以终。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很高。又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目录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第二回王孝廉村学识同科周

25.90原价¥39.00元
库存 999
  • 页数:500页
  • 开本:32
  •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50026803
  • 作者:吴敬梓

编辑推荐

《儒林外史》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作者:(清代)吴敬梓

吴敬梓(1701—1754),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雍正诸生。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穷困以终。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很高。又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

目录

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第二回王孝廉村学识同科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第四回荐亡斋和尚吃官司打秋风乡绅遭横事
第五回王秀才议立偏房严监生疾终正寝
第六回乡绅发病闹船家寡妇含冤控大伯
第七回范学道视学报师恩王员外立朝敦友谊
第八回王观察穷途逢世好娄公子故里遇贫交
第九回娄公子捐金赎朋友刘守备冒姓打船家
第十回鲁翰林怜才择婿蘧公孙富室招亲
第十一回鲁小姐制义难新郎杨司训相府荐贤士
第十二回名士大宴莺脰湖侠客虚设人头会
第十三回蘧駪夫求贤问业马纯上仗义疏财
第十四回蘧公孙书坊送良友马秀才山洞遇神仙
第十五回葬神仙马秀才送丧思父母匡童生尽孝
第十六回大柳庄孝子事亲乐清县贤宰爱士
第十七回匡秀才重游旧地赵医生高踞诗坛
第十八回约诗会名士携匡二访朋友书店会潘三
第十九回匡超人幸得良朋潘自业横遭祸事
第二十回匡超人高兴长安道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第二十一回冒姓字小子求名念亲戚老夫卧病
第二十二回认祖孙玉圃联宗爱交游雪斋留客
第二十三回发阴私诗人被打叹老景寡妇寻夫
第二十四回牛浦郎牵连多讼事鲍文卿整理旧生涯
第二十五回鲍文卿南京遇旧倪廷玺安庆招亲
第二十六回向观察升官哭友鲍廷玺丧父娶妻
第二十七回王太太夫妻反目倪廷珠兄弟相逢
第二十八回季苇萧扬州入赘萧金铉白下选书
第二十九回诸葛佑僧寮遇友杜慎卿江郡纳姬
第三十回爱少俊访友神乐观逞风流高会莫愁湖
第三十一回天长县同访豪杰赐书楼大醉高朋
第三十二回杜少卿平居豪举娄焕文临去遗言
第三十三回杜少卿夫妇游山迟衡山朋友议礼
第三十四回议礼乐名流访友备弓旌天子招贤
第三十五回圣天子求贤问道庄征君辞爵还家
第三十六回常熟县真儒降生泰伯祠名贤主祭
第三十七回祭先圣南京修礼送孝子西蜀寻亲
第三十八回郭孝子深山遇虎甘露僧狭路逢仇
第三十九回萧云仙救难明月岭平少保奏凯青枫城
第四十回萧云仙广武山赏雪沈琼枝利涉桥卖文
第四十一回庄濯江话旧秦淮河沈琼枝押解江都县
第四十二回公子妓院说科场家人苗疆报信息
第四十三回野羊塘将军大战歌舞地酋长劫营
第四十四回汤总镇成功归故乡余明经把酒问葬事
第四十五回敦友谊代兄受过讲堪舆回家葬亲
第四十六回三山门贤人饯别五河县势利熏心
第四十七回虞秀才重修元武阁方盐商大闹节孝祠
第四十八回徽州府烈妇殉夫泰伯祠遗贤感旧
第四十九回翰林高谈龙虎榜中书冒占凤凰池
第五十回假官员当街出丑真义气代友求名
第五十一回少妇骗人折风月壮士高兴试官刑
第五十二回比武艺公子伤身毁厅堂英雄讨债
第五十三回国公府雪夜留宾来宾楼灯花惊梦
第五十四回病佳人青楼算命呆名士妓馆献诗
第五十五回添四客述往思来弹一曲高山流水

序言

吴敬梓(1701—1754),安徽省滁州市全椒人,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生活于“康乾盛世”时期,自幼聪慧好学。23岁时,考取秀才,当年其父吴霖起失官、病故。此后。他科场不顺,并经历了近亲掠夺祖产的事情,目睹了官场斗争的残酷。他开始挥金如土、纵情享乐,终致家财散尽。33岁时移居南京,生活清贫,喜交高雅之士,对热衷功名者嗤之以鼻。35岁时,决定放弃科考,并开始创作《儒林外史》。历13年书成,后坚持修改,直至54岁病逝。
《儒林外史》作为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儒林外史》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通过精确的白描,写出“常见”“公然”“不以为奇”的人事的矛盾、不和谐,显示其蕴含的意义。例如严贡生正在范进和张静斋面前吹嘘:“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言犹未了,一个小廝进来说:“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通过言行的不一,揭示严贡生欺诈无赖的行径。又如汤知县请正在居丧的范进吃饭,范进先是“退前缩后’’地坚决不肯用银镶杯箸。汤知县赶忙叫人换了一个瓷杯,一双象箸,他还是不肯,直到换了一双白颜色竹箸来,“方才罢了”。汤知县见他居丧如此尽礼,正着急“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忽然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心才安下来。真是“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
从上面可以看出,《儒林外史》中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膩,尤其是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并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泛传播,成为一部世界性的文学名著。有的外国学者认为:这是一部讽刺迂腐与卖弄的作品,然而却可称为世界上一部最不引经据典、最饶诗意的散文叙述体之典范,可作为全世界了解中国科举制度的一部活的生动的参考。
2018年1月

文摘

版权页:



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这一首词,也是个老生常谈。不过说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自古及今,那一个是看得破的!
虽然如此说,元朝末年,也曾出了一个嵌崎磊落的人。这人姓王名冕,在诸暨县乡村里住。七岁上死了父亲,他母亲做些针指,供给他到村学堂里去读书。看看三个年头,王冕已是十岁了。母亲唤他到面前来说道:“儿啊,不是我有心要耽误你。只因你父亲亡后,我一个寡妇人家,只有出去的,没有进来的;年岁不好,柴米又贵;这几件旧衣服和些旧家伙,当的当了,卖的卖了;只靠着我替人家做些针指生活寻来的钱,如何供得你读书?如今没奈何,把你雇在间壁人家放牛,每月可以得他几钱银子,你又有现成饭吃,只在明日就要去了。”王冕道:“娘说的是。我在学堂里坐着,心里也闷;不如往他家放牛,倒快活些。假如我要读书,依旧可以带几本去读。”当夜商议定了。
第二日,母亲同他到间壁秦老家。秦老留着他母子两个吃了早饭,牵出一条水牛来交与王冕,指着门外道:“就在我这大门过去两箭之地,便是七泖湖。湖边一带绿草,各家的牛都在那里打睡。又有几十棵合抱的垂杨树,十分阴凉。牛要渴了,就在湖边上饮水。小哥,你只在这一带顽耍,不必远去。我老汉每日两餐小菜饭是不少的,每日早上,还折两个钱与你买点心吃。只是百事勤谨些,休嫌怠慢。”他母亲谢了扰要回家去,王冕送出门来。母亲替他理理衣服,口里说道:“你在此须要小心,休惹人说不是;早出晚归,免我悬望。”王冕应诺,母亲含着两眼眼泪去了。
王冕自此只在秦家放牛,每到黄昏,回家跟着母亲歇宿。或遇秦家煮些腌鱼、腊肉给他吃,他便拿块荷叶包了来家,递与母亲。每日点心钱,他也不买了吃,聚到一两个月,便偷个空,走到村学堂里,见那闯学堂的书客,就买几本旧书,日逐把牛拴了,坐在柳阴树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