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场 精装

编辑推荐《生死场》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富才华和盛名的女作家被鲁迅称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善于用特有的细腻敏锐的感悟力捕捉被人忽略的生的意义。代表作有:小说《马伯乐》《生死场》《呼兰河传》,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目录生死场朦胧的期待旷野的呼喊山下小城三月莲花池序言《生死场》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中篇小说。在

19.90原价¥28.00元
库存 999
  • 页数:230页
  • 开本:32
  •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50026865
  • 作者:萧红

编辑推荐

《生死场》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富才华和盛名的女作家被鲁迅称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善于用特有的细腻敏锐的感悟力捕捉被人忽略的生的意义。代表作有:小说《马伯乐》《生死场》《呼兰河传》,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目录

生死场
朦胧的期待
旷野的呼喊
山下
小城三月
莲花池

序言

《生死场》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中篇小说。在《生死场》故事中,作者描述了一些女人在男权世界里卑微而无助的生活和死亡。
从文本的实际构成来看,事件的发生与演进则大半是在家庭的“平台”上——全书共分17章节,去掉极短的过渡性的两节,15章节中有11章节描写的是家庭中的故事。该作品的总体结构看似散漫,实则别有匠心在。贯穿全书的是三个家庭的变迁。开篇与收尾写二里半与麻面婆的家庭,“套”在结构第二层的是王婆与赵三的家庭,“套”在里面一层的,则是金枝家庭的故事。全篇首尾呼应,一层套着一层,在三个家庭的空间里演进着生与死的故事。“生死场”的“场”,既可以说就是那块灾难深重的黑土地,又是那块土地上一个个痛苦的家庭。
《生死场》这部中篇奠定了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萧红在《生死场》中坚持启蒙立场,揭发民间的愚昧、落后、野蛮的深刻性上和展示中国民间生的坚强、死得挣扎这两方面都达到了极致。可以说,《生死场》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萧红最为深刻的人生感触和悲悯情怀。把乡村作为生死场来描写决定了这部作品的独特品格,它给中国现代文学注入了悲情和庄严,引导人们对乡村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沉重思考。
萧红早期文本广为采用的是第三人称零度聚焦,《生死场》即属于这一类型的文本。 在这种被称为“上帝的眼睛”的第三人称零度聚焦中,叙述者处于一个无所不知的地位,他对各类人物的心理以及对整个故事都无所不知,处于这一视角下的叙述者对叙述拥有着绝对的权威。
《生死场》还包括除《呼兰河传》外萧红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如《小城三月》是萧红短篇小说中的精品。身处遥远异乡的萧红对梦中故乡的精微触摸和深情回忆,在纤细的笔触下流露出淡淡的喜悦。除了故乡风物之外,萧红似乎第一次在作品里正面描写了父亲、继母、叔叔、伯父、姨母还有堂兄妹之间温馨和煦、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洋溢着喜悦欢快的情绪。
《旷野的呼喊》以其敏锐纤细的艺术感受力,朴实细腻的笔调,写出当时东北乡村小镇的闭塞与荒凉,塑造的人物鲜活可爱。风格明丽凄婉,弥漫着忧郁和感伤气息,为诗化小说的精品。
萧红认为作家的首要任务是“对着人类的愚昧”,她认为作家是超阶级的,作家应该为人类而写作。即便是在抗战救亡时期。她也拒绝使小说直通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的宏大主题。萧红的创作摆脱了狭隘的阶级论,具有自己成熟的文学主张,这也是萧红能成为优秀作家的重要前提。就好像她的《生死场》,有着直逼人心的惊心动魄的力量。从直接面对人的生存层面说话这个角度来说,萧红或许比鲁迅走得更远、体验得更深、离信仰更近。 2018年1月

文摘

版权页:



一条闪光裂开来,看得清王婆是一个兴奋的幽灵。全麦田、高粱地、菜圃,都在闪光下出现。妇人们被惶惑着,像是有什么冷的东西,扑向她们的脸去。闪光一过,王婆的声音又继续下去:
“……啊呀!……我把她丢到草堆上,血尽是向草堆上流呀!她的小手颤颤着,血在冒着气从鼻子流出,从嘴也流出,好像喉管被切断了。我听一听她的肚子还有响;那和一条小狗给车轮压死一样。我也亲眼看过小狗被车轮轧死,我什么都看过。这庄上的谁家养小孩,一遇到孩子不能养下来,我就去拿着钩子,也许用那个掘菜的刀子,把那孩子从娘的肚子里硬搅出来。孩子死,不算一回事,你们以为我会暴跳着哭吧?我会嚎叫吧?起先我心也觉得发颤,可是我一看见麦田在我眼前时,我一点都不后悔,我一滴眼泪都没淌下。以后麦子收成很好,麦子是我割倒的,在场上一粒一粒我把麦子拾起来,就是那年我整个秋天没有停脚,没讲闲话,像连口气也没得喘似的,冬天就来了!到冬天我和邻人比着麦粒,我的麦粒是那样大呀!到冬天我的背曲得有些厉害,在手里拿着大的麦粒。可是,邻人的孩子却长起来了!……到那时候,我好像忽然才想起我的小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