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精) 精装

编辑推荐《朝花夕拾(精)》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书中还收录了《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等多篇作品,记述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留下了青年鲁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脚印。作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姓周,幼名章寿,字豫山,后改豫才。1898

22.50原价¥33.00元
库存 999
  • 页数:386页
  • 开本:32
  •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50026520
  • 作者:鲁迅

编辑推荐

《朝花夕拾(精)》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书中还收录了《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等多篇作品,记述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留下了青年鲁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脚印。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姓周,幼名章寿,字豫山,后改豫才。1898年起,改名周树人。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始用笔名鲁迅。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卒于上海。鲁迅从小阅读兴趣十分广泛,看过很多野史、杂记,对民间艺术也有深切爱好,这些都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资源。

鲁迅也被誉为“青年导师”,受他提携、指点和教导的后辈学生非常多,如孙伏园、丁玲、萧军、萧红、罗家伦、冯雪峰、台静农等,都深受鲁迅的影响。

目录

朝花夕拾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革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野草
秋夜
影的告别
求乞者
我的失恋
复仇
复仇(其二
希望

风筝
好的故事
过客
死火
狗的驳诘
失掉的好地狱
墓碣文
颓败线的颤动
立论
死后
这样的战士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腊叶
淡淡的血痕中
一觉
诗歌
别诸弟三首
莲蓬人
庚子送灶即事
别诸弟三首
惜花四律
自题小像
哀范君三章
哭范爱农

爱之神
桃花
他们的花园
人与时
他119、
题赠冯蕙熹120、
送o.E.君携兰归国
无题
赠日本歌人
湘灵歌
赠邬其山
无题二首
送增田涉君归国
好东西歌
公民科歌
南京民谣
无题
偶成
赠蓬子
一.二八战后作
自嘲
无题
教授杂咏四首
所闻
无题二首
答客诮
二+二年元旦
赠画师
题《呐喊》
题《彷徨》
题三义塔
悼杨铨
无题
悼丁君
赠人
无题
无题
阻郁达夫移家杭卅
报载患脑炎戏作
无题
秋夜有感
题《芥子园画谱三集》赠许广平

亥年残秋偶作
呐喊
自序
狂人日记
孔乙己

明天
一件小事
头发的故事
风波
故乡
阿Q正传
端午节
白光
兔和猫
鸭的喜剧
社戏
彷徨
祝福
在酒楼上
幸福的家庭
肥皂
长明灯
示众
高老夫子
孤独者
伤逝
弟兄
离婚

序言

鲁迅是伟大的。他没有把黄金世界轻易预约给人们,却以燃烧的生命,成为千千万万追逐者精神的火光。鲁迅先生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挣扎奋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笔坚持社会正义,反抗专制,保护青年,培育新生力量。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1881年生于浙江绍兴。在经历了诸多变故后,他弃医从文。鲁迅一生始终都关注与思考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志在给予国民根本的疗救,“改变他们的精神”。即使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仍然保持着强大的艺术创造力,笔耕不辍。一生留下大量著述,并在小说、散文、杂文等各种体裁的创作中,都有自己的创新。
朝花是早晨的花朵,夕拾则是傍晚捡拾的意思。显而易见,《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书中的散文是鲁迅温馨的回忆,是对滋养过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怀念。幼时的保姆长妈妈,在备受歧视的环境中给予过他真诚的关心的藤野先生,给过他无限乐趣的“百草园”,吸引着他的好奇心的民间戏剧和民间娱乐活动……所有这一切,都是在这个险恶世界的背景上透露出亮色和暖意的事物,是它们,滋养了鲁迅的生命。这些散文,把抒情、叙述、议论结合在一起,千姿百态.体现了鲁迅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 与《朝花夕拾》中那些明净细致的散文不同,《野草》中的散文诗则呈现出迷离恍惚、奇诡幻美的意境。在这些作品中,鲁迅的苦闷,化为了梦,化为了超世间的想象。他最内在的情绪体验和最玄妙的哲理性感悟,通过这种奇特的艺术手段传达出来,使《野草》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朵奇葩。 正如鲁迅自己所说:“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
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他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和成熟之作,是鲁迅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冷峻的刻画,意在警醒沉睡的国民。在这里他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1918年9月,鲁迅先生在《新真年》杂志发表了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它奠定了中国的新文学运动的基础,推进了现代文学的发展。这篇小说,凝聚了鲁迅从童年时起到那时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体验和对于中华民族现代命运的全部痛苦思索。它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而《阿Q正传》是很有价值的,写辛亥前后的绍兴地方的一个典型的愚氏,在心理的描绘上深刻而细腻(粱实秋)。被誉为“中国人品性的结晶”(茅盾),对那个时代下民族精神的消极方面给予了彻底的暴露与批判,以唤醒民众。
鲁迅这些直面人生、向善求真的作品,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依然不可或缺。相对于时代,鲁迅总是超前的,其作品中蕴藏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值得我们反复研究、深入思考的。为了使读者透彻地了解鲁迅,编者特别把鲁迅的散文、诗歌、短篇小说的经典篇目重新结集为《朝花夕拾》奉献给读者,衷心地希望它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2018年1月

文摘

听说西洋是不很喜欢黑猫的,不知道可确;但Edgar AllanPoe的小说里的黑猫,却实在有点骇人。日本的猫善于成精,传说中的“猫婆”,那食人的惨酷确是更可怕。中国古时候虽然曾有“猫鬼”,近来却很少听到猫的兴妖作怪,似乎古法已经失传,老实起来了。只是我在童年,总觉得它有点妖气,没有什么好感。那是一个我的幼时的夏夜,我躺在一株大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谜,讲故事。忽然,桂树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声,一对闪闪的眼睛在暗中随声而下,使我吃惊,也将祖母讲着的话打断,另讲猫的故事了——
“你知道么?猫是老虎的先生。”她说。“小孩子怎么会知道呢,猫是老虎的师父。老虎本来是什么也不会的,就投到猫的门下来。猫就教给它扑的方法,捉的方法,吃的方法,像自己的捉老鼠一样。这些教完了;老虎想,本领都学到了,谁也比不过它了,只有老师的猫还比自己强,要是杀掉猫,自己便是最强的脚色了。它打定主意,就上前去扑猫。猫是早知道它的来意的,一跳,便上了树,老虎却只能眼睁睁地在树下蹲着。它还没有将一切本领传授完,还没有教给它上树。”
这是侥幸的,我想,幸而老虎很性急,否则从桂树上就会爬下一匹老虎来。然而究竟很怕人,我要进屋子里睡觉去了。 夜色更加黯然;桂叶瑟瑟地作响,微风也吹动了,想来草席定已微凉,躺着也不至于烦得翻来复去了。
几百年的老屋中的豆油灯的微光下,是老鼠跳梁的世界,飘忽地走着,吱吱地叫着,那态度往往比“名人名教授”还轩昂。猫是饲养着的,然而吃饭不管事。祖母她们虽然常恨鼠子们啮破了箱柜,偷吃了东西,我却以为这也算不得什么大罪,也和我不相干,况且这类坏事大概是大个子的老鼠做的,决不能诬陷到我所爱的小鼠身上去。 这类小鼠大抵在地上走动,只有拇指那么大,也不很畏惧人,我们那里叫它“隐鼠”,与专住在屋上的伟大者是两种。我的床前就帖着两张花纸,一是“八戒招赘”,满纸长嘴大耳,我以为不甚雅观;别的一张“老鼠成亲”却可爱,自新郎新妇以至傧相,宾客,执事,没有一个不是尖腮细腿,像煞读书人的,但穿的都是红衫绿裤。我想,能举办这样大仪式的;一定只有我所喜欢的那些隐鼠。现在是粗俗了,在路上遇见人类的迎娶仪仗,也不过当作性交的广告看,不甚留心;但那时的想看“老鼠成亲”的仪式,却极其神往,即使像海昌蒋氏似的连拜三夜,怕也未必会看得心烦。 正月十四的夜,是我不肯轻易便睡,等候它们的仪仗从床下出来的夜。然而仍然只看见几个光着身子的隐鼠在地面游行,不像正在办着喜事,直到我熬不住了,怏快睡去,一睁眼却已经天明,到了灯节了。也许鼠族的婚仪,不但不分请帖,来收罗贺礼,虽是真的“观礼”,也绝对不欢迎的罢,我想,这是它们向来的习惯,无法抗议的。
老鼠的大敌其实并不是猫。春后,你听到它“咋!咋咋咋咋!”地叫着,大家称为“老鼠数铜钱”的,便知道它的可怕是屠伯已经光降了。 这声音是表现绝望的惊恐的,虽然遇见猫,还不至于这样叫。猫自然也可怕,但老鼠只要窜进一个小洞去,它也就奈何不得,逃命的机会还很多。 独有那可怕的屠伯——蛇.身体是细长的,圆径和鼠子差不多,凡鼠子能到的地方,它也能到,追逐的时间也格外长,而且万难幸免,当“数钱”的时候,大概是已经没有第二步办法的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