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努力的时候有没有感觉被世界遗弃的孤独

罗金著的《当你努力的时候有没有感觉被世界遗弃的孤独》精心选择了10位朋友的故事。这10位朋友,并不一定都是大众眼里的“成功者”,但是,他们会用真实的故事告诉你,关于人生中的转弯:告别,妥协,原则,裂痕…… 这是青春的敌人,也是成长的代价。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一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孤独和寂寞,不抱怨、不诉苦,日后说起时,连自己都能被感动的日子。

31.00原价¥38.00元
库存 10000
  • 页数:250页
  • 开本:16开 平装
  • 出版社:工商联合
  • ISBN:9787515817880
  • 作者:罗金

导语

    罗金著的《当你努力的时候有没有感觉被世界遗弃的孤独》精心选择了10位朋友的故事。这10位朋友,并不一定都是大众眼里的“成功者”,但是,他们会用真实的故事告诉你,关于人生中的转弯:告别,妥协,原则,裂痕…… 
    这是青春的敌人,也是成长的代价。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一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孤独和寂寞,不抱怨、不诉苦,日后说起时,连自己都能被感动的日子。

内容提要

    18-28岁,你生命中大部分的时光是属于孤独的,而努力成长,是在孤独里可以进行的最好的游戏。《当你努力的时候有没有感觉被世界遗弃的孤独》作者罗金精选10位朋友的采访手记,只想告诉你,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一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了许多孤独和寂寞,不抱怨不诉苦,日后说起时,连自己都能被感动的日子。

作者简介

    罗金,心理咨询师,作家,给国内多家媒体撰稿,文字优美凝练,见解犀利独到,大受网友喜爱。著有《一花一世界》《一念一清净》等多本心灵美文,其代表作《最美遇见你——仓央嘉措的10堂人生课》长期高踞各大网站畅销书榜首。

目录

第一章  你那么年轻,还不懂努力奋斗的意义
  “秣马厉兵”的“孤独”
  人生没有设计,离挨饿只有三天
  选择工作,实际上是在选择一种价值体系
  “面试”,是职场人士将要伴随一生的“恋人”
  生活的开始,是拥有一项能力
  你抱怨的不是命运,而是当初的选择
  怎么走都觉得不对的时候,试试“走心”
第二章  哪里有如愿以偿的人生,还不都是“逼出来”的
  在我的“朋友圈”里开店的人们
  能干的人,都是“逼出来”的
  告诉我,你正在期望什么?
  用你最大的努力去“聚焦”
  对自己“太容忍”,就是对自己“残忍”
  自由,就是自行选择你的人生态度
  当所有人都不相信你时,你仍要相信自己
第三章  不要在你还没有努力的时候,就断言这个世界的不公
  如果你没有勇气陪我到“明天的明天”
  这个世界没有那么残酷,它只是不偏袒你而已
  失去了春天的温暖,才能迎来夏天的热情
  别妄想了,谁的压力都不可能自动消失
  请在“倒霉”时这样想:有人比你更“倒霉”
  我一直以为,我的生命不要被别人保证
第四章  意志力只是一个神话,赐予你力量的是“激情”的驱动
  当我们谈跑步时,我们谈些什么
  像坚持“初恋”一样坚持“激情”
  不满足现状,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恭喜你,没有浪费太多的时间
  一次只打开一个“抽屉”
  你和我一样有才,但我比你多了份工作的热情
第五章  如果你的“资源”贫乏,请学会用“人缘”加分
  电梯里的“1分27秒”
  你需要对方的帮助,这与你的尊严无关
  嗨,你喜欢我吗?
  “此路”风景独好,“彼路”风景更胜
  你一定有办法帮我“搞定”这件事
  “冷落”你的人,你一定要对他微笑再微笑
  你认为正确的观点,别人可不这么想
第六章  先“谋生”,再“谋爱”,穿越人海拥抱你
  为别人改变自己最划不来
  “他”来,我不害怕
  哪怕你不再年轻了,努力也永远来得及
  一次“60分起跳”的爱情
  即使你特别喜欢他,“也要请他来追你”
  卸下这“感情包袱”,你或许会更相信爱
第七章  “变了味儿”的“朋友圈”,你烦不烦
  我的朋友“董小姐”
  我是来留学的,“朋友圈”请放过我们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蝴蝶胸针”的灵魂
  深度修炼“朋友圈”,简单,更简单
  既然是“误会”,就要去解决
第八章  你拼命追求的,不是别人为你计划好的
  我不需要别人对我负责
  你是一个独特的人,要扮演一个无人能替代的角色
  30岁以前,学会行业中必需的一切知识
  制订合理的“充电”计划
  我只期待最美好的事情发生,而它真的发生了
  如果我有“一个亿”,我能干什么
  新事物的来临需要时间,而你却放弃得太快
第九章  你这么优秀,一定走了很多“孤独”的路
  忍受“孤独”,不如享受“孤独”
  读书,是一个“孤独”在等待另一个“孤独”
  “旅行”的意义
  世上“有味”之事,很多,很多
  过一种“灵魂修养的生活”
  守住你的心灵,不急着出发到“下一刻”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第十章  愿你有岁月可回首,也有前程可奔赴
  闲得像“云”,拼得像“狗”
  在人生的“游戏”中,你要拥有生活和学习的热情
  所有的“希望”和“但愿”,都是在浪费时间
  你敢或者不敢,机遇就在那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永远保持“初学者”的心态
  尽可能从生活中删去“不可能”

前言

    “一个人奋斗的路上,你是否感到孤独?”——当我在“豆瓣”、“知乎”网站上发出这个提问后,短短几天我的“豆邮”几乎被“刷爆”。
    “考研的时候,整个宿舍都在睡懒觉,我要起来背单词、读英语,早上六点就从床上爬起来,洗漱去自习室,从早晨起床。到离开宿舍,没有人和我说一句话,因为大家都在睡觉,我感觉我被他们排斥了。”
    “一个人学习数学建模,一个人准备托福考试.一个人对抗枯燥的专业课。总是一个人走在路上,总是感觉那是一条黑暗、凄冷的路。我是多么不想听到别人这么说:走入社会的时候,那条路会更难走、更孤独。”
    “我现在在实习,下班后一个人去做家教。每天早上七点多出门,晚上十点多回到学校,这样的生活循环复始,有时候一个人确实觉得很孤独。”
    “我背着电脑、抱着文件蹲在地铁站,看朋友们在微信上‘约饭’,却没人叫我,我口袋里还有两个‘旺旺仙贝’,晚上,要么就吃这个……”
    为什么我越努力,却越感到孤独?
    为什么我在努力的时候,有种被世界遗弃、被身边人排斥的无助和落寞?
    一位32岁的设计师这样回答我:“这很正常,我大学四年始终没有找到女朋友,也不玩网络游戏。有些时候甚至被人说成清高自傲。但这又有什么关系?一个人可以无拘无束、无牵无挂,想着自己青春里该想的事,做着自己该做的事,年轻时就该好好奋斗,不用陷入社会上的泥淖。真正的强者,懂得忍受孤独,懂得规划生活,懂得一个人的生活,才是最重要。你努力过,才会知道自己的价值,才明白自己最真实的追求。”
    “与众不同”的背后,是无比孤独的努力。
    我想起前些天看到过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我并没有仔细看,但是它的标题吸引了我的注意,意思是,从18岁到25岁这几年是最苦的日子,这让我不禁有些感慨。
    美国有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rikHErikson),在他对人类心理发展阶段的理论研究中提到,人的一生会经历各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有着不同的身心发展的任务,如果在当下的阶段很好地完成了这一发展任务,那么在之后的人生过程中将更为顺利。倘若在过去的发展阶段里总是磕磕碰碰的,那么在之后的生活中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残留的痕迹。
    你必须知道,每一件“与众不同”的绝世好东西的获取,其实都是以无比孤独的勤奋为前提的,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是大把的曼妙青春时光。
    你必须承认,在18岁到25岁,你的生命中大部分时光是属于孤独的,而努力成长,是在孤独里可以进行的最好的“游戏”。 
    鉴于此,我精心选择了10位朋友的故事。这10位朋友,并不一定都是大众眼里的“成功者”,但是,他们会用真实的故事告诉你,关于人生中的转弯:告别,妥协,原则,裂痕…… 
    这是青春的敌人,也是成长的代价。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一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孤独和寂寞,不抱怨、不诉苦,日后说起时,连自己都能被感动的日子。 
    人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不抗拒生命交给我们的重负,才是一个勇者。到了蓦然回首的那一刻,生命必然给我们公平的答案和乍喜的心情,那时的“山”和“水”,又恢复了“是山是水”的境界,而人生已然走过,回首望去,这是多么美好的一段历程。 
    愿你有前程可奔赴,也有岁月可回头。愿你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更多滚烫的和未知的可能性。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人生没有设计,离挨饿只有三天
    我经常听到身边的朋友讲这样一些话:“我很迷茫……”“我后悔了……”“如果时间重来,我一定会……”
    那么,你是否也会经常抱怨老天的不公平、生活压力繁重、人际关系难处、工作不如意等烦恼呢?“新东方”创始人之一徐小平曾经说过一句颇有哲理的话:“人生没有设计,你离挨饿只有三天。”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今社会,“人生需要规划”已经是毋庸置疑的思想理念。
    但实际情况却是,世界上有60多亿人口,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的人少之又少,为什么会这样呢?
    让我们借用哈佛大学的一个著名试验来说明:
    20世纪中叶,一位哈佛大学的著名社会学教授访谈了1000名即将毕业的本校学生,问了他们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即“您对自己的人生有没有清晰的人生规划”。
    得到的结果是:只有很小一部分(不到4%)学生说对自己的人生拥有清晰的规划;一部分(约占16%)的学生虽然有规划,但不是很清晰,一大部分(约80%)的人则毫无规划。
    30年过去了,那位执着的教授又回访了这些学生,除了35位学生由于离世或其他原因未能联系到以外,其他965名学生都取得了联系。该教授通过对他们的健康、家庭、事业、情感、财务等多项指标的统计,发现了一个很有趣也很惊人的结果。
    数据表明,当年毕业时那些拥有清晰人生规划的学生.在以上的各项指标中得分都是最高的,他们不仅拥有健康的身体、美满的家庭、成功的事业,还获得了平衡的心灵和令人羡慕不已的财务自由;而那些有模糊的人生规划的人,他们多成为各行各业中的专业人士,虽然其中不少人薪水较高,但健康、家庭与心灵等诸多方面产生了不少矛盾,身心疲惫成为他们普遍的特征。
    当然,在回访的人群中所占人数最多的是当年80%以上的没有任何规划的人,他们一般是工作几年之后,一旦衣食无忧就不再持续努力了,所以,他们中大多数人都只能长期作为一名平凡的职员、技术人员或销售人员,而不能取得非凡的成就,甚至还有不少人靠政府的失业救济金勉强度日。
    可见,就连哈佛大学这样的世界名校也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成功,更何况我们芸芸众生,如此多的普通人。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成为像那4%的人一样拥有完美人生的“幸运儿”呢?关键就在于你对自己一定要有清晰的人生规划!
    没有计划的人往往被规划掉,而用心规划的人生才更容易成功。
    有这样一个故事:1944年,美国洛杉矶郊区的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15岁少年约翰·戈达德在“一生的志愿”表格上认真地填写了127个目标。这些目标包括: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思山;骑上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写一本书……
    写完后,他给每个目标编号说:“这就是我的生命志愿.我要用自己的生命去一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