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页数:243页
- 开本:16开 平装
- 出版社:中国财富
- ISBN:9787504759160
- 作者:欧阳彦之
导语
欧阳彦之编著的《关键时刻刘邦是这么干的》既能启迪管理研究者和实践者的思想。又是各级经理人提升领导力权威的行动指南。它古为今用,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精辟而独到的分析,在还原楚汉战争的同时,告诉现代每一位领导者和有志成为领袖式人物的读者——领导者自己未必是能者、智者、贤者,却必须是个强而有力的管理者!
内容提要
贵族后裔项羽因何功败垂成、饮恨垓下?乡村无赖刘邦为何成功逆袭,创立大汉王朝?毛泽东为何—再重读这一段历史、这两个人物?
欧阳彦之编著的《关键时刻刘邦是这么干的》古为今用,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精辟而独到的分析,在还原楚汉战争的同时,告诉现代每一位领导者和有志成为领袖式人物的读者——领导者自己未必是能者、智者、贤者,却必须是个强而有力的管理者。
作者简介
欧阳彦之,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国学方面的研究。同时历任中港深多家公司经理人、顾问和董事,擅长从历史中求证如何走出“中国式的困境”。在培训中,他的风格独树一帜:“有趣、有道、有料、有效”,为无数渴望成功的读者和企业奉上了开启美满人生之门的金钥匙。
目录
第一章 从平民到皇帝:企图决定版图
1.正视出身,布衣也可成霸主
2.有企图心,高起点成就自我
3.变废为宝,平民个性的另类优势
4.偏离主体优势,注定一事无成
5.发散魅力,征服他人
6.适度包装自我,酒香也怕巷子深
第二章 大汉王朝的建立:胆量是释放能量的基础
1.一个“赌徒”的胆量
2.找准靠山,大胆借力
3.亲临危险的第一线
4.屡败屡战,坚持到底
5.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
第三章 刘项集团的对决:能屈能伸才是真英雄
1.扮猪吃虎,适时“守拙”
2.“厚脸皮”也是一种学问
3.放低身段,才能足够接近梦想
4.“有用”和“无用”的处世原则
5.冷静沉着,处变不惊
6.不争而争.后来居上
第四章 刘邦的创业: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成功的基石
1.以信陵君为偶像.广交朋友
2.朋友的质量决定竞争力
3.团队协作的力量
4.好人缘化险为夷,好关系绝处逢生
5.宽怀待人,才能深得人心
第五章 刘邦谋士集团:正确的决策来自众人的智慧
1.善于把握决策时机
2.战略比经营更重要
3.敢冒风险,果断决策-
4.集体的智慧才是最明智的
5.决策就是90%的信息+10%的直觉
第六章 管得少的刘老板:有效授权是门艺术
1.敢于授权,赢得下属的信任
2.大权要独揽,小权要分散
3.授权不忘旁听,发挥员工的积极性
4.管好自己,他们都会跟你走
5.管得少,就是管得好
第七章 刘氏人才管理:英雄不问出处
1.识别人才是管理的根本
2.有了人才,还要学会合理利用
3.人才不问出处
4.不避亲仇,一视同仁
5.用你不喜欢的人
6.管理人才,需要豁达大度
第八章 跳槽与反跳槽的博弈:赢得下属的忠诚度
1.发自内心地爱护员工
2.巧用物质奖励激励员工
3.留住公司的骨干力量
4.珍惜人才,好马也吃“回头草”
5.民心决定了管理的成败
6.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第九章 得天下后治天下:刘邦的团队建设
1.制订礼仪,用纪律约束团队
2.协调好公司内部的利益关系
3.狠抓管理层建设
4.尊重所有人,不可轻慢任何人
5.管理到位,避免内讧
第十章 后刘邦时代:选好接班人关系到企业的命运
1.选择接班人的决定性因素
2.“裙带关系”的正确处理
3.找不到最好的,就找最合适的
4.制订一个详细的接班人计划
5.妥善安置失败的候选人
前言
1
中国的历史不缺乏皇帝。如果从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开始算起,到最后一位“末代皇帝”溥仪,大概有400余位,要是把秦始皇以前八百余年的周朝以及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统统都加进去,那就更多了。
但是。在这些皇帝当中,能够称得上是“平民皇帝”的并不多。这些皇帝大多是从贵族登上皇帝宝座的,例如唐高祖李渊,在隋朝即贵为唐王,镇守太原,是一位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而宋太祖赵匡胤也是世代为官,自己登上皇帝宝座前已经是后周世宗驾前的殿前都检点,距离皇帝宝座仅一步之遥,所以他来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登上皇帝宝座。
翻开一部《二十五史》,掰着手指头细细数来,从一介平民而成为九五之尊。能够称得上是“平民皇帝”的,大概也只有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了。
刘邦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是一个地地道道从草莽之中登上皇帝宝座的人。他斩蛇杀吏,操戈击秦,迈着一双泥腿子,径直踏上了皇帝的宝座。他所创下的历经四百年辉煌的汉家天下,让平民的革命性在位高九重的皇冠上首次放射异彩。在大风起兮云飞扬的乱世之下,把王侯将相之种烹上了餐桌。
2
一直以来,人们对西楚霸王项羽被草根出身的刘邦打败,总是心存遗憾,认为项羽有太多的机会可以灭掉刘邦,改写历史。但是,事实却是市井人物刘邦,最终把项羽逼得乌江自刎,自己稳稳当当地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项羽是贵族后代,是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用现代话说,是出身名门,有标准的贵族血统。刘邦只是市井小人物,平头百姓一个,是不折不扣的草根。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项羽几乎是战必胜、攻必克。那刘邦会干什么呢?刘邦的本事,还是司马迁说的那四个字:好酒及色——喜欢酒色就是他的本事。在整个灭秦和楚汉战争中,没有一座城池是刘邦攻下来的,没有一个计谋是刘邦策划的,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刘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话概括:为之奈何?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我该怎么办啊?我该怎么办?
然而,两个人大战较量的结局是:一穷二白的草根刘邦,最终打败了兵多将广、不可一世的项羽。无论你用或褒或贬的词来形容他.总之他在楚汉相争中,在这场平民和贵族的较量中,他胜利了,并由此开创了大汉王朝四百年的江山!
楚汉争霸,是刘邦与项羽的对手戏。刘邦成功的关键因素到底是什么?项羽是楚国的贵族、天生的战神,是中国历史上传奇的英雄;刘邦则出身市井,身无所长,被厚黑学大师李宗吾评为“脸皮最厚,心肠最黑”,是历史上著名的流氓。按理说,刘邦根本就不是项羽的对手,甚至不配做项羽的对手。垓下一战,项羽乌江自刎,刘邦终于彻底战胜了项羽,成为楚汉争霸最后的胜利者。“流氓战胜了英雄”,究竟是历史的玩笑还是历史的必然?
3
如果冷静地作一下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而且是必然的。刘邦和项羽两个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正是这些性格的差别决定了他们的成败和命运。
项羽的性格弱点贯穿了他的一生,他似乎并无意加以改变,这对一个有着远大抱负和理想的英雄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他的成长过程,只是一部英雄的勇猛成长史,却忽略了对更高层次的追求和塑造,因而他的失败是必然的。尽管司马迁怜惜地将其列入本纪记载,他也终不过是一名威猛的勇士而已。再看刘邦,虽出身卑微,却胸怀大志,机智冷静,他天生就是领导管理的范儿。
据《史记》记载,刘邦在做亭长时,俨然一个无赖、地痞式的人物.在别人的酒馆喝酒从来不付账,没有人敢去招惹他。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能够网罗天下有志之士辅佐他成为西汉的开国皇帝,原因就在于他精通管理,具有领导者的才能与风范。在看见秦始皇时,刘邦感叹“大丈夫理当如此”,说明刘邦是一位有着远大抱负的人。刘邦有激情,也可以说是一种毅力,坚持不懈和永不言败的个性让他即使只剩下一兵一卒,也会坚持到底。当刘邦的部下取得战功的时候,他会毫不吝惜用财物作为奖赏,说明刘邦善于肯定他人的成功和才能。
刘邦的队伍里面,有很多人曾经在项羽手下当差,因为在项羽的部队里面不好混待不下去,跑过来投奔刘邦。刘邦敞开大门,不计前嫌,一视同仁表示欢迎。韩信原来是项羽手下的人,因为在项羽手下很郁闷,不能发挥才能,来投奔刘邦。陈平走的路更多更曲折,陈平原来是魏王手下的人,不能发挥才干一气之下投奔项王,仍不能实现宏愿再投奔汉王。刘邦不但接纳了他,而且立即任命他做都尉。
刘邦称帝后,曾让群臣总结得天下的原因。高起、王陵以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利也。”这里的“与天下同利”,就是指管理者为了满足拥护者的利益与要求而对其给予物质上的奖励。臣子竭尽全部才智,忠贞不二地为君王服务,这是任何君主都梦寐以求的,也是现代管理者梦寐以求的。然而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献计献策,就必须创造一个适合人才发挥才能的环境,尊重其劳动成果,并使其才能得到相应的报酬。
另外,刘邦还能够知人善用、任人唯贤、任人唯能。他能够抓住下属各自的特长,使得下属各司其职。正是在这些“智多星”的帮助下,刘邦在秦末农民战争阶段、楚汉战争阶段以及汉朝建立初期,都能抓住有利时机,发展、壮大、巩固自身力量并有力地打击对方。后来的吕氏集团被剪灭、刘氏王朝得以匡正,都有赖于他在临终时对人事的合理安排。
远大抱负,激情毅力,善于肯定他人的努力和才能,不计前嫌广纳人才,这些也正是当代领导所具备的基本特质。
本书既能启迪管理研究者和实践者的思想。又是各级经理人提升领导力权威的行动指南。它古为今用,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精辟而独到的分析,在还原楚汉战争的同时,告诉现代每一位领导者和有志成为领袖式人物的读者——领导者自己未必是能者、智者、贤者,却必须是个强而有力的管理者!
就让我们跟着刘邦一起,借用他的智慧,呈现领导的多维视角以及具体有效的解决之道。本书将为你破解困惑、拨云见日,让领导真正解放,企业彻底重生!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3.变废为宝,平民个性的另类优势
在现实之中,我们不能不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确不如人”,这是很自然的事。但是,这种现实的差距并不代表我们就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低能儿”,更不应把这种差距变为给自己低点定位的借口。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个人的出身同样如此。比如,刘邦能够登上皇帝宝座,其实也正是由于刘邦这种平民心态,这种平民心态使他在待人接物时更具有亲和力,许多有才能的人都甘心为他卖命。
刘邦坐上皇帝宝座后,有一次在宴会上问大臣:“为什么我能够得天下,而项羽却失去了天下呢?”高起、王陵对刘邦说:“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而陛下能够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嫉贤妒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刘邦虽然待人没有礼貌,经常侮辱人,甚至是张口就骂,但是他能够和大家有福共享,能够公平地赏赐众人,所以得到了大家的拥护;而项羽则恰好相反,他虽然对人很有礼貌,带着贵族家庭的良好修养,但是他总是嫉贤妒能,也不愿意赏赐众人,所以失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刘邦“善于用人”,连他自己也说:“夫运筹帷幄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起来,张口便骂,抬手便打,就是刘邦因平民出身养成的习惯,能够团结众人也是他少年时期爱结交朋友所养成的良好习惯。所以,刘邦很谦虚地说,他觉得自己谁都不如,但他自己也承认自己善于用这些人才。你看,韩信原来是项羽手下的小官,而张良原来是韩王的手下,后来都能够为刘邦所用,这说明刘邦在结交豪杰方面很有一套。
刘邦最大的特点是“知人”,而且不是一般的“知人”。他懂得人情人性,能够深刻地把握人性中的优点为我所用,也能够利用人性中的缺点,这样刘邦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来为自己服务,又能够抓住敌人的弱点,各个击破。
刘邦与人打交道的本领和他平民的出身分不开。他从小就好交友。后来,又做了十五年的亭长,也就是一个比村长略大的地方小官吏吧,就是这种市井的磨炼,使他对于人性的认识入木三分。和人打起交道来如鱼得水。能够采纳最好的计谋,能够利用最为卑贱的人为自己服务,甚至与能看门的小卒和最基层的小兵一见面就成为好朋友。
刘邦在攻进成阳城后,曾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一下子就抓住了老百姓的心,使老百姓都争相拿着牛羊酒食到刘邦的军中犒军。刘邦这时候又摆出一副善人的面孔:“我们军中的粮食还多着呢,一点儿也不缺乏,怎么能够要你们的粮食呢?”他为什么能够这样做,就是出身底层的刘邦知道老百姓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怎样做更能抓住秦朝百姓的心。他此招一出,立即获得了秦地百姓的拥护,唯恐刘邦不能在秦地为王。
韩信在蒯通的再三劝说之下,为什么没有造反,就是因为他忘不了刘邦对自己“解衣衣我,推食食我”的恩德,这就是刘邦善于知晓人心的结果:自己的肚子饿了,要想到别人也要吃饭,就把自己的饭让给别人;自己冷了,就要想到别人也要穿衣服,就把自己的衣服让给别人;自己想要当皇帝,就要想到别人也想要光宗耀祖,弄个大官当当,就要慷慨地赏赐,这样才能够得到大家的拥戴。
正是由于刘邦出身平民阶层,使他有了许多那些贵族所没有的一种特殊气质。在他身上,就没有贵族——例如项羽——身上那种目空一切的傲气。他善于接纳各色人等,倒也成就了他的功名。
劣势的定义是什么?是别人有,而你没有的?不,恰恰相反,劣势是你独有的东西,只是在此时此刻,它还不能创造价值,不能成为对你有用的一部分而已。
这样说来,在这样一个讲究个性、独创性、独有性的年代,有劣势大可不必皱眉头,你要做的是换一个角度看待劣势,想办法将其化为优势!
林艺师李声余以一名科技特派员的身份,于2005年年初来到阳新龙港镇阮家畈村扶贫。这个村子虽然有三百多亩橘园,但由于多年疏于管理,橘园内已杂草丛生,病虫害相当严重。而且橘子价格几年来持续偏低,长期以来,橘园里的橘树仍丝毫不能创造价值。
考察完以后,李声余总结出造成阮家畈村贫困的几点原因:强壮的劳动力多半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只是老人和孩子,致使农业生产搞不起来:村民对果树的嫁接、修剪技术等一窍不通,无法靠经营橘园致富;许多农民对从事农业生产缺乏积极性,连自己吃的粮食都是买来的。
在村民大会上,村民们普遍认为现在橘子价钱太低,种橘子不划算,不如干脆将橘树砍掉,重新栽种别的果树。李声余对此极力阻止,他认为这么大一片橘园,砍掉重新建设的代价太大,而且收效时间较长,不利于村民脱贫致富,倒不如将其进行改造。
经过一番细致的考察,李声余发现与该村接壤的通山县种植的长红橙是一个好品种,不仅产量高,味道好,而且产地价每斤两元,超市价达到每斤六元。当年秋天,正好赶上长红橙嫁接的最佳季节,于是李声余与通山县一批技术熟练的农民一起,利用一周时间对阮家畈村三百亩橘园进行了全面改造,每棵树的6~8个主枝头都嫁接上了长红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