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页数:268页
- 开本:16开 平装
- 出版社:台海
- ISBN:9787516807040
- 作者:欧阳彦之
导语
一本书读懂孔子的为人之道、处事之道、成功之道——
●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提出“仁”的思想。其核心是关于人性、人道、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探讨,从而建立起仁学的思想体系。
●他注重教育,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他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为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
●他的思想学说,已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意识、精神生活和传统习惯的准则,构成中国式的社会习俗,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
●两千五百多年来,孔子的智慧并未消亡,反而更加受人重视。全球政界、商界顶级人物都在运用,精妙无穷。
欧阳彦之编著的《孔子(儒家圣人的10堂修身课)》以全新的角度解读其中哲理与奥秘,采撷孔子思想精华。
内容提要
欧阳彦之编著的《孔子(儒家圣人的10堂修身课)》以全新的角度解读其中哲理与奥秘,采撷孔子思想精华,畅谈人生奥秘,将儒家思想通俗化、具体化,引导我们从中去参悟出一些修身养性的方法、为人处世的艺术、做人做事的智慧。其中既有精深的思想理念,又包含许多具体形象的事例,有助于读者理解接受。
作者简介
欧阳彦之,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国学方面的研究。同时历任中港深多家公司经理人、顾问和董事,擅长从历史中求证如何走出“中国式的困境”。在培训中,他的风格独树一帜:“有趣、有道、有料、有效”,为无数渴望成功的读者和企业奉上了开启美满人生之门的金钥匙。
目录
第一章 仁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
1.仁爱者必然会得到别人的爱戴
2.行善无迹,润人无形
3.以人为本,以善待人
4.一视同仁,万事万物皆朋友
5.利他方能自利,害人实际害己
6.成人之美.乐己之心
7.忠恕之道,“一”以贯之
8.当仁不让,爱正义胜于爱权威
9.在义的前提下求利
10.名利看不破,终会为其所累
11.阳光下的财富最受尊重
12.崇尚节俭的生活
13.为官者要守得住清廉,经得起诱惑
14.放下欲念才能轻松前行
15.给生命注入正义的理念
第二章 礼仪——待人以礼。永不过时
1.没有礼貌是自私自利的表现
2.家庭礼仪不可忽略
3.礼仪的前提是“仁善”
4.礼仪是个人内在涵养的体现
5.礼待下属,得人心者得天一F
6.不懂就问,虚心求教才是礼
7.道歉,重要的社会礼仪
8.尊重别人,同时也尊重自己
第三章 智勇——谨言慎行,自强自.
1.不显山露水.不卖弄聪明
2.欲速则不达
3.行动在先,说话在后
5.忍耐是为了蓄势待发
6.忐当高远,事当谨慎
7.掌握尺度,不要把话说绝
8.谣言止于智者
9.有主见,不为他人言语所动
10.学会舍得,有所为有所不为
11.保持个人的风格
12.靠自己,上天助自助者
13.永不言败是走向成功的动力
14.勇于探索真
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6.认真扎实地去做基础工作
第四章 道德——失去道德标准。你将失去一切
1.人无信不立
2.以德服人,才能赢得人心
3.用人要摒弃个人喜恶
4.多责备自己,少挑剔别人
5.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6.一诺千金,事业才能一帆风顺
7.人前君子,人后亦君子
8.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
第五章 忠诚——让自己尽善,让工作尽美
1.对待职业要表现出足够的忠诚
2.正人先正己,领导者要以身作则
3.勇于担当的员工最有魄.J3
4.乐业是职场修炼的最高境界
5.职场“小圈子”,同流但别合污
6.渡过困境,方能苦尽甘来
7.高效的人把工作完成在昨天
第六章 孝敬——心存孝义自感天地
1.当今更须“孝”行其道
2.记得父母的生H154.
3.体贴父母的精神世界
4.父母在,不远游
5.顺从父母但不盲从
6.孝顺父母要发自内心
7.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8.孝是家庭和睦的纽带
第七章 识己——认识自己。目标是成功的起点
1.人生每个阶段都要有目标
2.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志气
3.要立志还要“守志”
4.自满者人损之;自谦者人益之
5.至少拥有一样出色的“看家本领”
6.不患无位,拒绝怀才不遇
7.接纳自己,善待自己
第八章 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
1.宽容是终身奉行的原则
2.君子不念旧恶
3.对不喜欢的人也要尊重
4.苛刻待人,等于孤立自己
5.听得进“忠言逆耳”
6.要有推功揽过的气度
7.比拿得起更可贵的是放得一F
8.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第九章 求学: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好学者,处处皆学问
2.博学,还要善于反省
3.学以致用,求实务本
4.温故知新。受益颇多
5.带着质疑精神读书
6.凡事要灵活洒脱
7.以人为师: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第十章 交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1.慎重选择真朋友
2.君子之交淡如水
3.借石攻玉交良友
4.好邻居造就好生活
5.有了好朋友,才有好成就
6.朋友相处.重在“火候”
7.靠权势利益.交不到真正的朋友
8.别奢求改变对方
前言
孔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人们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智慧震古烁今,光照千秋。
他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为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他创建了影响深远的儒家和儒家学派,成为中国文化的奠基人。
他的思想被历代人们奉为圭臬,成为经典,是真正傲视百代的大智慧。
从孔子的时代到今天,两千多年来,关于儒学的文献真是汗牛充栋,关于儒学的见解更是说不尽,道不完。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人生体验后,关于儒学的认识也会大不相同。久而久之,它成为人们约束思想和行为的准则,对于中国人人格心理的铸造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刻的影响。
时至今日,当我们以一种全新的感觉来重新读儒说儒时,依然可以发现不少适应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东西。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所生活的春秋末年,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新旧制度交替。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提出“仁”的思想。其核心是关于人性、人道、人生价值等问题探讨,从而建立起仁学的思想体系。孔子一生颠沛流离,为传扬自己的政治思想,奔走于列国之间,多次受到暴力威胁,每次都以坚定的信心克服困难,“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尽管他的政治主张不为当时各国诸侯采纳,但他仍坚定地为之奋斗,“知其不可而为之”,为后人树起典范。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注重教育,重视文化,聚徒设教,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育学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其“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堪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至今还体现在我们的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中。
如今,孔子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影响很深很广的人物。他的思想学说,经过两千年的潜移默化,有的已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意识、精神生活和传统习惯的准则,构成中国式的社会习俗,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被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发行量仅次于《圣经》。在1984年美国出版的《世界名人大词典》,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我们知道,孔门弟子3000,贤者72人。他们散布在各个诸侯国,成为各国的精英,也有成为“集团公司老总”的,比如说子贡。孔子在当时不仅仅学问最大,而且也是精英们的精神领袖。
也许,修习中华传统文化,并不能马上用来找工作或者升职,甚至不能用来对付某些陷害你的小人;但是,学习这些经典可以养气,可以养德。可以让人变得温和、安静、从容,可以补上体验性的思维修养。
中华文化的智慧就有这样一种作用,能帮助我们体验一种境界,让很多事情豁然开朗。这就是孔子和他的儒家文化长盛不衰的原因。本书采撷了《论语》《孔子家语》《史记》《左传》等书中关于孔子的名言金句、思想精华、日常生活记录等等,专讲孔子之道与孔子之学,以全新的角度解读其中儒家文化的哲理与奥秘,将儒家思想通俗化、具体化,引导我们从中去参悟出一些修身养性的方法、为人处世的艺术、做人做事的智慧。本节既有精深的思想理念,又包含许多具体形象的事例,有助于读者理解接受。
一本书,也许一天就能读完,但是它将伴随你一生,是让你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1.仁爱者必然会得到别人的爱戴
【原文】
子日:“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大意】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孔子对仁爱的重视不无道理:仁爱带给他人温馨的感觉、强大的力量。能给别人带来仁爱的人,必会得到别人的爱戴和尊重,能同心中有爱的人在一起是莫大的幸福。
在英国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并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因为这是一所有名的住宅,所以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的底价是8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10万英镑,而且价钱还在不断攀升。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怀忧郁。是的,要不是健康状况不好的话,他是不会卖掉这栋陪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的。
此时,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面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1万英镑。”“但是,它的底价就是8.79英镑,”老人淡淡地说,“而且现在它已经升到10万英镑了。”青年并不沮丧,他诚恳地说:“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会让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
老人站起来,挥手示意人们安静下来:“朋友们,这栋住宅的新主人已经产生了,就是这个小伙子。”青年人就这样出人意料地赢得了胜利。
世界上最强大的不是坚船利炮,而是一颗仁慈的爱心。故事中的小伙子正是以此赢得了老人的青睐,成为住宅的主人。
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一颗仁爱之心,保持对真、善、美的追求。地位、财富固然重要,而真正使人获得永久尊重和帮助的还是那颗善心。把你无私的爱献给周围的人——父母、同学、朋友以及那些陌生人,既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也为自己积攒了良好的IZl碑。当你陷人困难,需要别人的援助时,你会发现,二话不说就向你伸出援手的是那些你曾经帮过的人,不管你有多大的问题,他们都会给你力所能及的支持。
爱心源自无私的付出,爱心是人际间的催化剂,它加快了彼此间的情感反应。给你的同事、你的客户一个超越纯粹利益关系的微笑、一个关键时刻的扶持,即使微不足道,却足以让他们感受到最真实的温暖。当他们回以惬意的眼神、深深的感谢时,你就已经得到了他们的认同。
2.行善无迹,润人无形
【原文】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日:“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大意】
一般而言就有这两种解释:
(1)子张问孔子做善人的门道。孔子说:“做事不留痕迹,不要为了向人显示而刻意行善。”
(2)子张问孔子做善人的门道。孔子说:“若不依循前人的办法.就不能得到做善事的要领和精神。”
这里我们采用第一种,南怀瑾先生指出:“不践迹”就是说,做一件好事不必要让人看出来是善行。为善要不求人知,如果为善而好名,希望成为别人崇敬的榜样,这就有问题了。“亦不入于室”,意思是不要为了做好人、做好事,而用这种“善”的观念把自己束缚起来。真正的善是无声的,默默不让人知,善意埋藏于心底,行善不着痕迹,润人于无形当中。
有一座在半山腰上的寺庙,香客很多,来来往往很热闹。香客来寺庙拜佛许愿的同时,都会留下一些钱财作为“香油钱”供奉佛祖。
这天.来了一个叫花子,他参拜完佛祖之后,向着盛放“香油钱”的匣子走过去,他没有放钱,只是往里面放了一束野花。旁边的小和尚看见了刚要阻止,身旁的另一个和尚悄悄地拉了拉他的衣袖,低声对他说:“这鲜花,也是香油钱。”
小和尚对这话并不是很明白,但是也没有多说什么。到了晚上快要睡觉的时候,他又想起了白天的事,于是就拿着那束野花来到师父的房间.师父看着野花就知道是什么事情了,没有问小和尚任何话,只是看着野花面露欣赏的微笑。
小和尚刚想要开口问师父,但是看着师父的笑容,他突然了悟了:供佛不一定非要用金钱,一束野花能让人心生愉快,不也是一份虔诚的佛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