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页数:253页
- 开本:16开 平装
- 出版社:台海
- ISBN:9787516807118
- 作者:司徒司空
导语
《老子》一书在短短的五千字中,既涉及到了抽象的哲学概念,又包括了具体的治国用兵、修德养生的方法,可谓言简意丰,博大深邃,世人读之,各有所得——
哲学家:从中洞悉天道,
军事家:从中参透兵机,
政治家:从中安邦定国;
大志者:从中建功垂名,
淡泊者:从中养生延年。
司徒司空编著的《老子(道家圣人的10堂智慧课)》让读者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下感悟老子的人生智慧,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增添几缕色彩!
内容提要
老子指出:“道可道,非常道。”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常道。同样,人生的苍茫,也非三言两语所能明白的,只有把诸多感悟融注于身心,细细体味“老子的智慧”,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处事、正确的方法做事,拥有快乐而成功的人生。司徒司空编著的《老子(道家圣人的10堂智慧课)》从做人准则、处世准则、做事之道、修身养生等方面,对老子之道进行了较为透辟的分析,以古今中外一些经典事例为背景,采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进行叙述,让读者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下感悟老子的人生智慧。
作者简介
司徒司空,中国著名的企业策划专家,周易文化的优秀传人。浙江大学校史馆专业研究员,以其学者的见识和学问,收集历史专题,并进行有研究性的归类,使著作更有工具性。以公孙龙“白马非马”般的雄辩口才及其阳刚之气讲解中国古代史,擅长将历史与现实结合,严谨而不失幽默,轻松且不乏深刻。
目录
第一章 有无相生。辩证地看待问题
1.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2.因祸为福,转败成功
3.智者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
4.用“非常道”的思维出奇制胜
5.将复杂的事简单化
6.于无形处发掘“有形”
7.突破思维定式,穷则变,变则通
8.运用积极的心态去思考
第二章 善始慎终,于细微处见精妙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4.治大国如烹小鲜
5.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暂时的退让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第三章 以柔克刚,曲以求全方能成大事44·
1.至柔治刚的智慧
2.审时度势,看清楚自己的实力
3.不必烦恼,办法总比困难多
4.要勇敢,更要勇于“不敢”
5.功成身退才是真英雄
6.宽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第四章 自知者明,做自己的人生舵手
1.切忌不懂装懂
2.自知之明比才华更重要
3.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4.留有余地,才能持续发展
5.不自大才能真的“大”
6.克服不足,迎头赶上
7.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者
8.巧妙而适度地推荐自
9.有瑕疵才是美玉
10.好高骛远终是梦
11.学会“忘我”
12.迎难而上,不畏风雨
1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五章 上善若水,拥有水一样的胸襟
1.像水一样从容圆通
2.以德报怨,赐人恩典
3.包纳万物,因而也能拥有万物
4.在适当的时机施惠于人
5.施恩不图报,恩情才可贵
6.一视同仁,尊重每一个人
7.以心换心,厚道做人
第六章 藏而不露。虚实并用的人生智慧
1.小不忍则乱大谋
2.“虚实并用”的人生智慧
3.藏而不露.待时而动
4.沉着冷静,处变不惊
5.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6.不显山不露水.真君子也
7.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第七章 知舍善得,虚怀若谷,永葆长久的秘诀
1.少一分贪婪,多一分幸福
2.学会知足。该放手时就放手:
3.绝交一些人,才能交往另一些人
4.物盛则衰是常理
5.不畏名利遮望眼
6.少私寡欲,心无忧
7.永葆长久的秘诀
8.放低姿态,虚心进取
9.摒除傲气,才能取得进步
10.不居功,功自言
11.要“慎”也要“重”
12.诚实守信,务实无虚
13.忠言多逆耳,美言常害人
14.老子的三件法宝
第八章 合作双赢。发挥团队的力量
1.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求同存异,皆大欢喜
3.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4.付出是安身立命的基础
5.切勿轻视对手
6.能吃亏的人才能赢得更多
7.合格领导者的标准
第九章 敦厚朴实,保持淡泊虚静的心境
1.得意时莫忘形
2.当于静处品人生
3.淡泊名利,顺其自然
4.宠辱不惊,淡看人生枯荣
5.与世无争的奥秘
6.保持纯真的本性
7.幸福不设限,俯首即拾
第十章 无为而治。最高明的管理之道
1.不要炫耀自己的权力
2.领导者要以身作则
3.洞察别人,反观自身
4.善用人者,不摆架子
5.让下属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
6.学会授权,让自己从琐事中解放出来
7.和谐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前言
老子,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一个高峰。
《史记》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这里所说的“曲仁里”,位于现在的河南省鹿邑县东。关于他的出生与形象,有很多传奇。有的说他“身长八尺八寸,黄色美眉,长耳大目,广额疏齿,方口厚唇,日角月悬,鼻有双柱,耳有三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周时人,李母八十一年而生。”
也有人说,“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还有一种说法是,“李母昼夜见五色珠,大如弹丸,自天下,因吞之,即有娠”,是非真假,莫衷一是。老子的生卒年无从查考,寿命也是未解之谜,160岁、200岁等说法都言之凿凿,却无从考证。我们目前知道的,只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太上老君”的智者老子。
骑青牛、御紫气、列仙班,是后人对老子的主要刻画,也包含了后人对老子的尊崇和敬仰之情。
老子也曾经做过官。他曾是周朝的“守藏史”——管理周朝的王室藏书。但在看到周朝王室破败的萧条之后,他决定弃职西去。在路过函谷关时,老子被颇具慧眼的关令尹喜留住,并在其要求下,“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这就是《道德经》的来历。
此后,这位先贤再也没了消息,留给后人无尽的想象。
老子是一位不善言谈的思想家,然而他说出来的每句话都字字珠玑,短短8l章的《道德经》,蕴含了老子的智慧精华。老子的《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的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重要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
时至今日,他的智慧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他的精神又究竟能够影响到我们什么呢?
老子的智慧可谓是“非常道”的智慧,他的智慧中蕴含着许许多多的哲学。他主张抛弃心机智巧,但谋略家却尊他为宗师;他主张清静无为,但历代帝王却将他的学说作为治国方针;他反对建功立业,但兵家却视他的言论为圭臬。这或许就是老子的智慧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依然受人重视的原因。当许多人走到人生尽头,或者被困于三尺围墙之中时,才会恍然悔悟:他们虽然得到了金钱或名利,抑或舒适的生活,然而他们失去了人生的根本——自由与快乐!
老子的智慧除了能让人拥有一个快乐的心境之外,还能在为人处世方面给人们指导,让人们以平常的心态、正确的方法去完成那些看似复杂的人生难题,使人们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去感悟、去印证人生的真谛!
老子指出:“道可道,非常道。”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常道。同样,人生的苍茫,也非三言两语所能明白的,只有把诸多感悟融注于身心.细细体味“老子的智慧”,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处世、正确的方法做事,从而拥有快乐、成功的人生。
本书从做人准则、处世准则、做事之道、修身养生等方面,对老子之道进行了较为透辟的分析,以古今中外一些经典事例为背景,采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进行叙述,让读者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下感悟老子的人生智慧,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增添几缕色彩!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1.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是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的集中体现。其基本的含义是:坏事可能包含了变成好事的苗头,而在好事到来的时候,坏事也可能随之来到。福和祸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我们只是看到了呈现在当下和眼前的东西,而忽视了那个可能变化的东西,我们就会在事情发生变化的时候措手不及。
在这里,老子强调的最根本的东西,就是变化的可能性和认识变化的重要性。按照这个思路,在我们面临种种危难的时候,其实已经孕育了转机的苗头和种子;而在各种繁华的背后,则隐藏着危机与毁灭。这一思想和他关于道的认识一脉相承,对我们认识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有这么一个故事:
几年前。电视转播音乐大师梅达的音乐会。梅达出场前挂了一个花环。当他上台起劲指挥乐队时,花瓣纷纷落到脚下。一位女士议论说:“等他指挥完,他会站在一堆可爱的花瓣中。”另一位男士则不无忧伤地说:“到演出结束时,他的颈上只会挂着一道绳索。”同一件事,由于视角不同,思维方式相异,便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
有这么一个传说:
有一位盲人,性格十分开朗,生活也十分愉快。有人问他:“作为盲人,你不感到痛苦吗?”盲人笑着回答:“我痛苦什么呢?和聋子相比,我能听见声音;和哑巴相比,我能说话;和下肢瘫痪的人相比,我能行走。”眼睛瞎了,却不觉得痛苦,这是因为他调整了比较的对象和方法,用自己的优势去比人家的劣势,用自己的长处去比人家的短处,凡事从有利于自己的方面思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东西就不同。同样一件事情,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就会有迥然不同的结果。因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既可以从正面理解,也可以从反面理解。从辩证法的观点看,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事,也没有绝对的坏事,好事中潜伏着坏的因素,坏事中也包含着好的成分。
人的思维有利导思维和弊导思维之分。所谓利导思维就是遇到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时,把思考导向对自己有利的方面,即从积极美好的方面去想;所谓弊导思维,就是凡事往坏的方面想。
日本学者春山茂雄在《脑内革命》一书中说:“想好事,好事降临;想坏事,坏事敲门。”他还说:“人在生气发怒的时候,大脑分泌大量肾上腺素。这是一种有害的激素,它使人疾病丛生,加速衰老甚至早逝。”因此,我们应该倡导用利导思维思考问题,减少用弊导思维思考问题。
学会利导思维,不只是思考的技巧问题,还涉及人的心态、性格和生活态度。一个人性格开朗,乐观向上,心情舒畅,往往就能正确面对现实,正视事实,能够协调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从积极和美好的方面考虑问题。
反之,一个人如果心胸狭窄,自惭形秽,缺乏自信,甚至悲观绝望,往往容易陷入弊导思维的泥坑不能自拔,甚至会导致自我伤害、自我折寿。
正如老子所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就要求我们在观察和思考问题时,把一切思考导向对自己有利的方面,从不利的事情中寻找美好,提取美好,放大美好。这样不仅能使自己在不利的境遇下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励自己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而且也有益于身心健康。
2.因祸为福,转败成功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道德经》第二章
如果天下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是美好的,就显露出什么是丑恶来;如果天下人都知道善的东西是善的,就显露出什么是不善来。
所以,有与无在对立中相互生成,难与易在对立中互相转化,长与短在对立中互相对比,高与低在对立中互相映衬,音节与旋律在对立中互相和谐,前与后在对立中互相追随。这是永恒的道理。
在这里,老子用每个人都能明白的生活中的道理,阐述了一套深刻的辩证观:世上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矛盾,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他举出一组概念: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都是相互对立的,然而这对立双方分别存在着相生、相成、相形、相倾、相和、相随的关系,亦即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在哲学上有极高的价值,对于我们从事实际工作的人来说,也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教给我们一种观察事物的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
怎样才能辩证地看待一切事物呢?我们不妨打个比方,比如现实社会中的人都会追求美,可是什么是美呢?很多人都说不出来,那是因为很多人都不知道要用什么确切的词语来形容,只能说出“太漂亮了”“太精美了”之类笼统称赞的话。虽然人们不知道什么是美,却能说出丑陋来,丑的反面就是美。俗语说得好,“红花还得绿叶来衬托”,说的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