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平民圣人的10堂智慧课)

在墨子生活的时代,像他那样拥有如此广博的知识、多方面的建树和熟练的手工技艺的人,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司徒司空编著的《墨子(平民圣人的10堂智慧课)》采撷《墨子》中的语录,发掘墨家思想中的精华,使之与已成为中国主流文化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带领读者顿悟生命中的大智慧,洞见历史深处的大光明,获得对自身及周围世界别样的感受。

30.00原价¥36.00元
库存 9999
  • 页数:261页
  • 开本:16开 平装
  • 出版社:台海
  • ISBN:墨子(平民圣人的10堂智慧课)
  • 作者:司徒司空

导语

    墨子的思想、事迹活动主要记载在《墨子》一书中。《墨子》内容广博,涉及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司徒司空编著的《墨子(平民圣人的10堂智慧课)》采撷《墨子》中的语录,为读者讲述10堂智慧课,带领读者顿悟生命中的大智慧。

内容提要

    在墨子生活的时代,像他那样拥有如此广博的知识、多方面的建树和熟练的手工技艺的人,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司徒司空编著的《墨子(平民圣人的10堂智慧课)》采撷《墨子》中的语录,发掘墨家思想中的精华,使之与已成为中国主流文化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带领读者顿悟生命中的大智慧,洞见历史深处的大光明,获得对自身及周围世界别样的感受。

媒体推荐

    古时候最讲“爱”字的奠过于墨子,墨子所讲的兼爱与耶稣所讲的博爱是一样的。
    ——孙中山
    墨子在人类文明史上,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他在哲学、教育、科学、逻辑、军事防御工程等许多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是一位伟大的平民圣人。
    ——季羡林
    墨子也许是中国出现过的最伟大人物,是伟大的科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在整个中国思想史上,为中国贡献了逻辑方法的最系统的发达学说。
    ——胡适
    墨子为中国历史中一甚大人物。与孔子抗衡之武圣人之称,实则唯墨子足以当之。
    ——冯友兰

作者简介

  司徒司空,中国著名的企业策划专家,周易文化的优秀传人。浙江大学校史馆专业研究员,以其学者的见识和学问,收集历史专题,并进行有研究性的归类,使著作更有工具性。以公孙龙“白马非马”般的雄辩口才及其阳刚之气讲解中国古代史,擅长将历史与现实结合,严谨而不失幽默,轻松且不乏深刻。

目录

第一章  大爱无疆,用善良温暖冷漠
  1.爱人者,人恒爱之
  2.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3.心存孝义,大爱无声
  4.赠人喜乐,爱心无界
  5.善良的力量是无穷的
  6.爱你的敌人不吃亏
  7.保持不求回报的清净心
第二章  以德为本,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
  1.修身从立德开始
  2.给生命注入正义的理念
  3.宽容是终身奉行的原则
  4.平等待人,去除傲慢心
  5.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
  6.“礼”字万万不能丢
  7.不怕交不到朋友,就怕交到损友
第三章  谨言慎行,沉住气才能成大器
  1.小聪明不是真正的聪明
  2.适时听取逆耳的忠言
  3.争论是世界上最大的空耗
  4.口不择言,后患无穷
  5.不受人言语挑拨
  6.莫因小节而失大益
  7.量力而行.切勿逞能
第四章  肯定自己。我命由我不由天
  1.接纳自己,肯定自己
  2.自信焕发,激活生命的潜能
  3.坚持自我,勿人云亦云
  4.肯反省才会有进步
  5.信念决定结果
  6.居安思危,不预则废
  7.意志力是成功的保障
第五章  学会应变,思路决定出路
  1.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以逸待劳,相时而动
  3.打破常规,思路决定出路
  4.掌握随机应变的艺术
  5.透过现象看本质
  6.原则性问题绝不能退让
  7.事有先后,用有缓急
第六章  天道酬勤,脚踏实地坚持到底
  1.没有一蹴而就的事业
  2.去除浮躁,脚踏实地
  3.看家本领,贵精不贵多
  4.辛勤实干,切忌空谈
  5.苦难是成功的试金石
  6.人生如局,坏牌也要坚持打到赢
  7.绝处逢生,培养良好的心态
第七章  简单生活,别让欲望害了你
  1.简单生活,天高云淡
  2.摒除铺张浪费恶俗
  3.砍掉成本出利润
  4.看淡名利,无争无祸
  5.降低欲望.知足常乐
  6.生前尽孝,强于厚葬
  7.开源节流,强国富民
第八章  知人善任,不拘一格用人才
  1.把人才放在第一位
  2.用“知遇之感”赢得人才
  3.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4.团队合作比什么都重要
  5.擦亮眼睛识别小人
  6.趋利避害,用人所长
  7.能者居上,不避亲仇
第九章  赏罚分明,以身作则带团队
  1.学会恩威并重
  2.建立人力考评制
  3.事必躬亲没必要
  4.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5.用铁的纪律约束团队
  6.及时处理员工的抱怨
  7.领导要有“智囊团”
第十章  学思并用。做最适合自己的事
  1.知识就是资本
  2.学习永远都是有益的
  3.学而不懂.等于不学
  4.擅长思辩.以理服人
  5.做最适合自己的事
  6.虚心向他人学习
  7.量力而行,有选择地读书

前言

    1
    据《史记·孟子苟卿列传》记载:“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日并孔子时,或日在其后。”自此,后世便对墨子的身世争论不休,有说是宋人.有说是鲁人。也有的说他原为宋国人,后来长期住在鲁国。
    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墨子生于公元前476年左右,卒于公元前390年左右。
    墨子出身低微,“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可能是一个接近手工业劳动者的读书人。因而墨子养成了注重节俭、劳身苦志的作风.“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吃的是“藜藿之羹”,穿的是“短褐之衣”,足登的是“跋跷”。
    墨子“好学而博”。据《史记》记载:“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除创立与儒学并称为显学的墨家学派外,墨子在科学技术领域,如宇宙论、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哲学等方面都有开创性的成就。相传他的木工技术也很精湛.与鲁班齐名,其制成的“木鸢”,据说三天三夜飞在天空没有掉下来。
    墨子因墨学而成为战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大思想家之一。墨子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使命,“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为游说诸侯,谋求制止战争,安定社会,安定民生,墨子“平生足迹所及,则尝北之齐,西使卫,又屡游楚,前至郢,后客鲁阳,复欲适越而未果”。墨子的思想、事迹活动主要记载在《墨子》一书中。《墨子》内容广博,涉及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
    2
    国学大师季羡林说:“墨子在人类文明史上,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他在哲学、教育、科学、逻辑、军事防御等许多领域都有杰出贡献,是一位伟大的平民圣人。”
    他与众多圣贤一道,展开思想的砥砺和交锋,共同创造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但他从不是一个单纯的思想者,在先秦诸子普遍轻视下层体力劳动者的情况下,他却始终不脱离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活动,他突破了大多数思想家局限于人文科学的思考范式,将社会意识与自然规律作综合一体的观照,因而,他的政治观点和学术思想,打上了深深的下层劳动者的印记;同时.也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智能结构和人格魅力。
    在墨子生活的时代,像他那样拥有如此广博的知识、多方面的建树和熟练的手工技艺的人,几乎是绝无仅有的。用现代的话说,墨子是一个集思想家和科学家于一体的全能型人才。
    3
    20世纪中国上半叶,当时社会上最具影响的政治精英和文化巨擘,在对墨子的兴趣和地位评价上,章太炎与梁启超,胡适与鲁迅,蒋介石与毛泽东,并没什么不同。 
    鲁迅在《故事新编》里,直接赞颂过墨子的言行。将墨子视为中国的脊梁。蒋介石在“西安事变”期间,“阅墨子自遣”,当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政治秘书的陈伯达,在1939年写成《墨子哲学思想》一书,毛泽东以略见欣喜和肯定的语气,对陈说,“这是你的一大功劳,在中国找出赫拉克利特来了”。 
    本书采撷《墨子》中的语录:发掘墨家思想中的精华,使之与已成为中国主流文化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带领读者顿悟生命中的大智慧,洞见历史深处的大光明,获得对自身及周围世界别样的感受。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现在不少人交朋友、找对象,有的厂长、经理选用部下、秘书、招工,也把“孝”字作为条件之一。因为孝敬父母的人忠心耿耿,实在可靠,在工作上会忠于职守,敬业精神强,不易出乱子。
    可见,孝敬父母是一切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所以,中国古代是以孝道作为思想教育的中心,有德之君以孝治天下,其本人也是百姓行孝、尽孝的好榜样。
    很久以前,有一棵大大的苹果树。一个小男孩每天都喜欢来这儿玩。他有时爬到苹果树上吃苹果,有时躲在树荫里打个盹儿……
    时光流逝,小男孩渐渐长大。
    一天,小男孩回到树旁,一脸忧伤。树说:“和我一起玩吧!”
    男孩回答:“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想要玩具,我想有钱来买玩具。”
    树说:“抱歉,我没有钱……但你可以摘下我的苹果拿去卖。”
    男孩把苹果摘了个精光,开心地离去了。
    一天,男孩回来了,树喜出望外。树说:“和我一起玩吧!”
    “我没有时间玩。我要做工养家,我们要盖房子来住。你能帮我吗?”
    “你可以砍下我的树枝来盖房子。”
    男孩把树枝砍了个精光。
    树再次寂寞和难过。
    一个盛夏,男孩回来了,树雀跃万分。男孩说:“我越来越老了,我想去划船,悠闲一下。你能给我一条船吗?”
    “用我的树干去造一条船吧。你可以开开心心地想划多远就多远。”
    男孩锯下树干,造了一条船。
    终于,多年以后,男孩又回来了。树说:“抱歉,我的孩子,可惜我现在什么也不能给你了……我惟一留下的就是枯老的根了。”树流着泪说。
    “我现在只要有个地方歇一下就好了。经过了这些年,我太累了。”男孩说:“老树根是歇脚的最好的地方了。”
    男孩坐了下来,树开心得热泪盈眶……
    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树就是我们的父母。
    当我们长大后,离开他们……只有当我们有求于他们或遇到麻烦的时候,我们才回家。
    你可能觉得男孩对树太无情,然而我们谁又不是那般对待我们的父母的呢?
    如果说,世界上还有哪一种爱是无私的话,那就是父母对儿女的爱;如果说,世界上还有哪一种爱可以让我们泪流满面,那也只有父母对儿女的爱。
    季羡林曾经写过一篇叫《赋得永久的悔》的文章,内容是追忆母亲对他的深爱。季羡林自从离家出外求学,就很难与母亲见上一面,以致母亲临终时,都未能见到儿子最后一面,季羡林对此一直悔恨不已。
    季羡林一直为自己不能尽孝而自责。季羡林曾写道:“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季羡林曾自责道:“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永久的悔’莫过于这种天人永隔的悔恨,再也无法弥补自己的错误,再也无法献上自己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