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页数:230页
- 开本:16开 平装
- 出版社:工商联
- ISBN:9787515806532
- 作者:张笑恒
导语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张笑恒编著的《南怀瑾的16堂佛学课》主要从这“八苦”着手,结合一些幽默诙谐的小故事,在理性的佛学思想研究与感性的宗教信仰之间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并立足于此点,详细叙述了南怀瑾先生科学的佛学观,力求将南先生心中生动、简单、真实的佛的真义传达给世人。
内容提要
南怀瑾精研儒、释、道,将中国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可谓一代宗师。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南怀瑾先生出版了大量著作。在他眼里,儒、道、佛的经典学问为我们提供了人生的指引,从中我们可以获得逾越障碍的技巧,掌握摆脱烦恼的智慧。
张笑恒编著的《南怀瑾的16堂佛学课》总结了南怀瑾先生的学术理论和研究成果,向读者介绍了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佛学文化的广阔世界,其内容深入浅出、触类旁通,文笔流畅,毫无古板的学究气。读者在轻松阅读《南怀瑾的16堂佛学课》的同时,可以获得无穷的智慧感悟。
作者简介
张笑恒,畅销书作家。其丰富的个人阅历、缜密细腻的笔法和一针见血的笔触,总能给读者带来欲罢不能、直呼过瘾的阅读体验。目前已经出版了《北大哲学课》《北大人文课》《季羡林大师的人生哲理课》《南怀瑾大师的24堂国学课》《李叔同大师的人生历练课》等。
目录
第一课 慈悲心是修行的根本
1.佛本多情
2.为天下苍生而忙
3.“妇人之仁”是真正慈悲的表露
4.同情弱者是天下最高的学问
5.没钱也一样能布施
6.乐施还要善施
第二课 佛在平凡人间
1.在“家”修行才最难
2.吃饭穿衣也修行
3.神仙也要凡人做
4.平平凡凡才是真
5.佛就在你心里
6.一脸佛气绝非佛
第三课 人生在世,只为“执念”而苦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万事不执著
3.一切众生的“我执”
4.执著是一种妄念
5.执著佛法是虚妄
第四课 忍耐一切不如意
1.向人叩头,反被打,不生嗔恨
2.忍辱波罗蜜
3.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4.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5.不受磨炼不成佛
6.忍辱负重不觉苦
第五课 不过于追求圆满
1.有缺陷才是圆满
2.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
3.把缺陷当做动力
4.永远保持“初心”
第六课 学佛是为了修必
1.始终保持内心的和谐
2.心不正,心不净,人身就多病
3.心境是没有界的
4.顺境不沉迷,逆境能忍受
5.去除傲慢心
第七课 放下得自在
1.放得下难,难得放下
2.上岸何须回头
3.万缘放下自逍遥
4.放下一切,是开始处
第八课 做人做佛两不误
1.先学做人,再学做佛
2.肉眼、心眼、天眼
3.心佛众生无差别
4.别让“贪”字害了你
5.摆脱“嗔”的困扰
第九课 在福报好的时候慢幔用
1.“财”、“名”是幸福障碍
2.智慧的众生颠倒
3.享受真正的大福报
4.福报很好的时候,慢慢用
5.做功德是无穷无尽的
第十课 心如明镜,不惹尘埃
1.最大的福气是清福
2.平常心就是道
3.心定,则万物莫不自得
4.从复杂中解脱出来
5.过分忧虑是一种慢性自杀
6.成佛的一句箴言
第十一课 只有学问,没有门派
1.学佛要从科学角度出发
2.不识本心,难以开悟
3.学法还要会思考
4.一切皆可为佛法
5.学无常师,多方求教
第十二课 自由自在佛,逍遥人世间
1.不住于相,处处自在
2.人生成淡两由之
3.顺其自然是最为美好的生存方式
4.凡事只在一念问
5.忘我无我的大彻大悟
第十三课 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气大不如量大
2.我度众生,众生亦度我
3.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4.尽人事听天命
5.善待生活,一切随缘
6.从内心去原谅别人
第十四课 真正的信仰是心灵的恭敬
1.信仰如暗夜灯塔
2.心为修行初渡头
3.真正的信仰在于心灵的恭敬
4.不要盲目崇拜偶像
5.莫忘心灵后花园
第十五课 解脱和悟道
1.开悟前必须要走的路
2.开悟与不开悟有什么不同
3.起疑才能有悟
4.释迦佛抬头悟道悟的是什么
第十六课 参透生死,生命只在呼吸间
1.云水随缘,随遇而安的境界
2.思考死的意义,收获生的彻悟
3.当下即是佛境
4.静心,方能品出人生真味
5.生不快活,莫若死去
前言
南怀瑾先生于1918年出生在浙江乐清柳市的一个世代书香之家。他在青年时期就已经涉猎遍及诸子百家,精研四书五经,同时还会拳术、剑道等多种中国功夫。南怀瑾先生生前奔波教化30余载,全力讲述、印行传统文化经典,著述达30余种,其中关于佛家的有《如何修证佛法》、《金刚经说什么》、《药师经的济世观》、《圆觉经略说》等。
“禅宗大师”“宗教家”“大居士”“教授”“哲学家”以及“国学大师”,这些全都是人们对南怀瑾先生的称谓。他还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的人物”榜。有人评价他说:“在当今这个时代环境里,还有这样一位众所景仰的国学大师,奉献自己的全部心力,继续着孔圣、释迦佛以来的伟大教化,薪火相传,永不止息……”
有人认为,佛学是印度的产物,因此要想学正统的佛学,就要先从印度文化人手。对此,南先生表示:“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文字产生了很大的变动。即使孔子在世,亲自来讲《论语》,大家也可能听不太懂。语言文字虽然有关,要紧的仍然是学问的本身……今日要研究佛学,只有在中国文化中去寻求。”
南怀瑾,这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大师,于2012年9月29日下午4时在苏州太湖大学堂逝世,享年95岁。南先生已逝,但是他却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精神遗产。他用现代的思想理念来解读中国的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南怀瑾先生在讲授佛学时,并非是枯燥地照搬佛家的经典,而是结合实际,并适时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让佛家的思想变得生动形象、简单易懂。南先生讲佛学,不仅是教人如何学佛。也教人如何做人。
本书就南怀瑾先生的佛学观点,结合一些小故事,期望读者能从中更加了解南先生的佛学思想的真义。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2.为天下苍生而忙
佛说:“信佛,学佛,不是为自己,乃是为了一切苦海中的众生。”
南怀瑾先生在谈到他对佛的理解时曾说:“最坏的人,也曾做过许多好事,而且不会永远坏;好人也曾做过许多坏事,将来也不一定会好。如此,我们反复思索,所谓的冤亲、贤愚,这许多差别的概念,自然就会渐渐淡了。这绝对不是混沌,也不是不知好坏,而是要将我们无始以来的偏私差别之见,以一视同仁的平等观念罢了!”
有一天,一个小沙弥满怀疑虑地去问无名禅师:“禅师,您之前告诉我们说学佛要发心普度众生,那如果那人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已经不能把他当作普通人来看待了,我们还要度他吗?”
禅师并没有立刻回答小沙弥的问题,而是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一个像印章上那样正反颠倒的“我”字。
“这是什么?”禅师指着桌子上那个写反的字问小沙弥。
“这是个‘我’字,只是写反了。”小沙弥恭敬地答道。
“那这是个什么字呢?”禅师叉问。
小沙弥答:“一个‘我’字!”
“那这个写反的‘我’字算不算字?”禅师追问。
“不算!”小沙弥肯定地回答。
“既然不算,你为什么说它是个‘我’字?”
听禅师这么一问。小沙弥立即改口说:“算!”
“既算是个字,你为什么说它反了呢?”禅师继续问。
小沙弥一下子愣住了,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这时。禅师说:“你说它是反写的‘我’字,主要是你心里真正认得‘我’字:如果你原本不认识这个字,你就无法分辨这个字有没有反写。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我告诉你这个字就是‘我’字,那么你以后遇到正写的‘我’字时,倒要说写反了!”
“这个字不管是正写还是反写,你都认得它是什么字。”禅师接着说道,“好人是人,坏人同样也是人。最重要不在于人的差别,而在于你要认识人的本性。当你遇到恶人的时候,要一眼便能看清他的善恶。并唤出他的‘本性’。本性明了了,也就不难度化了。”
佛家有句话叫: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南怀瑾先生对此的解释是:“佛倡导教化一切众生,虽然地狱险恶,但是若无人愿下地狱,那么地狱中最应教化的众生谁人来度呢?这个重任,就交给佛自己吧!”
南怀瑾先生认为:“佛要教化一切众生,慈爱一切众生,对好的要慈悲,对坏的更要慈悲。好人要度,要教化,坏人更要教化;天堂的人要度,地狱里的更可怜,更要度。这是佛法的精神,所以说要度一切众生。”
盘圭禅师是一位得道高僧,很多误入迷途的人都因他的感化而获得了新生。
他的一个学生有偷窃的坏毛病,禅师多次教诲,学生都没当回事。后来因为行窃,这个学生被人抓住,面对找上门来的失主,禅师的众学生感到羞愧难当,纷纷要求禅师严惩那个学生。但是盘圭用自己的宽厚仁慈之心原谅了那个学生。
可是没过多久,那个学生竟然又因为偷窃而被抓。众学生觉得忍无可忍,为了寺院的名声。他们一致认为要把那个偷窃的学生赶出去。于是众人联名上书,表示如果再不处罚这个人,他们就集体离开。
盘圭看了他们的联名上书,把他的学生都叫到跟前来说:“你们都能够明辨是非,这是我感到欣慰的。你们是我的学生,如果你们认为我教得不对,可以去别的地方,但是我不能不管他。因为他还不能明辨是非,如果我不教他,谁教他呢?所以,不管怎么样,即使你们都离开了我,我也不能让他离开,他需要我的教诲!”
众学生听后,心中的不满不知不觉间消散了,心中只剩下对禅师的尊敬,而那个偷窃者也早已感动得热泪盈眶。
佛日:放下屠刀,可以立地成佛。“善恶是法,法非善恶”,善恶只在一念之间。从本性上看,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心怀天下苍生,时时克制世间名、利、情的袭扰,用坚韧不拔的毅力,勤奋精进追求真理,修得的无穷的智慧以慈悲善良的胸怀普度众生,引导大家脱离人生为名利无休止争斗的苦海……”这就是佛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