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无障碍阅读新课标新阅读) 平装

编辑推荐《三字经(无障碍阅读新课标新阅读)》(作者王应麟)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以三字一句的方式,简短地叙述一些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和为古代社会所接受的道德观念与哲理。同时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同为中国古代私塾的初级入门课本,合称“三百千”。媒体推荐一本好书是灯塔,引航孩子在黑暗中前行;一本好书是太阳,温暖孩子成长的道路。好书能帮助

15.00原价¥23.80元
库存 999
  • 页数:182页
  • 开本:16
  • 出版社:煤炭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02054298
  • 作者:王应麟 (作者)

编辑推荐

《三字经(无障碍阅读新课标新阅读)》(作者王应麟)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以三字一句的方式,简短地叙述一些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和为古代社会所接受的道德观念与哲理。同时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同为中国古代私塾的初级入门课本,合称“三百千”。

媒体推荐

一本好书是灯塔,引航孩子在黑暗中前行;一本好书是太阳,温暖孩子成长的道路。好书能帮助孩子发现前方,并引领他们走向前方。
——曹文轩北大教授
培养孩子从小阅读的习惯,时间久了,就会变成一种信念,这对孩子的精神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从阅读中孩子不仅获得新的经验,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丰富、改造了自我,这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苏立康中国教育学会
读到一本好书,就如同邂逅一位伟大的老师。这位老师会将文学的种子埋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孩子在阅读中思路清晰,在此基础上,也提升了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
——王大绩语文教育专家

作者简介

作者:(宋)王应麟 著;李晨森

目录

《三字经》全文诵读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入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日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日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苟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帝号纷。迨灭辽,宋犹存。
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
并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祚废。
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
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
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至世祖,乃大同。十二世,清祚终。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_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
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藏。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序言

内容提要
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成为全国通用的儿童教材,而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称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经》被尊称为“经”。《三字经》根植于传统文化,以中国历史为素材,讲述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
《三字经》具有识字、广见闻和灌输伦理道德观念,即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双重功能。书中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情真意切。此书中仅用三百多字便概括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历来备受赞誉。
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的《三字经》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在过去,包括章太炎在内的有识见的学者,都致力于《三字经》的注释和续补。模仿《三字经》形式的读物,如《新三字经》《地理三字经》《医学三字经》《西学三字经》《工农三字经》《军人三字经》《佛教三字经》《道教三字经》层出不穷,风靡天下。原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先生还创作了《新三字经》,同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三字经》早就不仅仅属于汉民族了,它还有满文、蒙古文译本。《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英文、法文译本也已经问世。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向全世界推广。
语言特色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自南宋以来,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提起《三字经》,则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短短的一千多个字,能够被众人所熟知,这与它的语言艺术有着必然联系。它的语言艺术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直观
《三字经》语言简洁、直观,使得它能够迅速地传播和被人们熟知。它三字一句的韵文特别容易背诵,朗朗上口。简单的三个字,能够将问题和阐述的意思说明,直观的艺术特点正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仔细阅读,你会发现短短的几个字里面,蕴藏着千言万语和深刻的意义,让人能够从中反思、品味。
二、具有象征性
《三字经》将象征性的特点运用得恰到好处,本书只用了几百字便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展现出来了。读者在阅读的同时,能够轻松地了解一个大国文化的人文历史、时代变迁,它展示给读者的是一个巨大的历史空间,一个宏大的历史舞台。读者只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_力,就能跨越古今,穿越时空,在自由想象中穿梭在历史的长河里,并从中领悟到中华五千年神秘的历史,与古人达成共识,达成情感的交流,思想的沟通,实现心灵的触动,从而使中国的灿烂文化得以发展和传承。
三、语言生动
《三字经》语言精练,三字成一句,字字押韵,句句流畅,十分生动地包含了中国传统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三字经》的生动不仅仅体现在其阅读形式,还体现在它的内容上,用寥寥几个字将中国博大精深的故事和传说概括出来,使《三字经》趣味十足,形象生动。
历史背景
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即王应麟为了更好地教育本族子弟读书,于是编写了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
王应麟是南宋人,《三字经》原著中的历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为止。随着历史的发展,为了体现时代变迁,各朝代都有人对《三字经》不断地加以补充,清道光年间贺兴思增补的关于元、明、清三代的历史,共计二十四句话。
作品赏析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文摘

人①之初②,性③本④善。
性⑤相近⑥,习⑦相远⑧。
译文
人刚生下来时,本性是善良、美好的。同时,人初生时,智与愚、贤与不肖,差别不大。到接受教育,知识渐增,气质、禀赋就因人而异了。
故事
“祸害”周处猛于虎,恍然大悟改前非
三国时,吴国义兴有个人叫周处,人们都非常怕他。传说因为他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没人管教他,他凭着一身蛮力到处行凶打人,动不动就把街坊邻居打得头破血流。大家见了他,就像见到洪水猛兽一样,躲得远远的。
有一天,他又到街上闲逛,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谈论着什么,他一过去,大伙都不作声了。他觉得奇怪,就抓住一个老头问道:
“你们在说什么?为什么我一来你们就不说了?”
那老头害怕周处,只好如实说:
“我们这里出了‘三害’,南山上有只跛脚虎,长桥下有蛟龙,害死了好多人……”
原来,在当时义兴的南山出现了一只可怕的跛脚虎,在长桥的水中有一条蛟龙,许多砍柴的樵夫、打鱼的渔夫和玩耍的小孩被跛脚虎和蛟龙活活地吞吃了。
加上周处,义兴就有“三害”了,甚至大伙儿认为周处是“三害”中为害最深的。
周处还没等老头把话说完便哈哈大笑起来,并说:“老虎、蛟龙就把你们吓成这个样子了?看我周处的厉害。”
说完,他就跑到山上去找那只吃人的跛脚虎,他找啊找啊,找了好久才找到它。老虎向他扑来,他顺势一闪,然后,一跳就骑到老虎的背上,再一拳就把老虎打死了。这一下可轰动了全村。
接着,他又跑到水里去杀那蛟龙。蛟龙见有人来杀他,拼命地逃窜,游了好几十里路,周处也在水里拼命地追啊追,一直在水里不睡也不吃地游了三天。最后,蛟龙没有力气了,被周处追上,一刀杀死了。
村里人见周处去杀蛟龙没有回来,以为他一定被蛟龙吃掉了,这样便除去了一个大害,就高兴地敲锣打鼓,庆祝周处死了。
没想到周处杀死了蛟龙又回来了。听到大伙儿都在庆祝除了“三害”,周处这个时候才明白,原来“三害”之中还有他自己,于是他下决心痛改前非。周处拜陆云为师,努力识字读书。
后来周处做了大官,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周处的老师陆云有个哥哥叫陆机,是一个读书明事理的人。有一天,他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叫戴渊的强盗拦住要钱,陆机见他长得机灵,就心平气和地对他说:“像你这么聪明的人,怎么也去抢人家的东西呀?” 戴渊听了大声痛哭,从此以后便不再抢东西了,发愤读书,后来经陆机的推荐当上了大将军。
宋仁宗设谜
北宋的时候,宋仁宗在宫中树立了一根细长的木杆,下面只是刚刚插入土中。他让大臣们根据这个木杆猜一个谜语,结果,没有人能猜出。宋仁宗说,以后谁能猜出这个谜,这个人就可以得到重用。八十年后,宋哲宗时期,这个谜被大臣吕大防猜了出来。谜底是:“木杆又细又长,时刻都能倾倒,往左用力,它就往左倒;往右用力,它就往右倒,必须时刻把它扶正。这就像做一个正直的人,必须时刻留心,提防各种坏思想的侵扰。”后来,吕大防做了宋朝的宰相。
苟①不教,性②乃迁③。
教④之道,贵以专⑤。
译文
人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如果不接受教育,那么好的本质便逐渐丧失,不良的习气则取而代之,人也会变坏。(要教子女懂得礼让尊亲、生活常识和劳动技能,使他将来能立足于社会。)教育子女贵在引导孩子明白做事要持之以恒,才不至于使其学业荒废。
故事
少年轻狂唐伯虎,碰了钉子知谦卑
唐寅,字伯虎,是明朝的大画家。他擅长画山水,兼善书法,能诗文,但禀性疏朗,放荡不羁,少年时就恃才傲物。
唐寅最终能与沈周、文徵明、仇英等画家齐名成为“明四家”,全仗母亲的教育和名师沈周的指导。
少年唐寅的画画得不错,富豪人家常请他作画,唐寅也就慢慢骄傲起来了。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一天,她对唐寅说:“孩子,你学画还只是刚刚起步,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她随手递给唐寅一卷行李和一包碎银,“当今大画师沈周离此不远,你拜他为师吧,画不好就别回来见我!”
唐寅当然知道沈周的画很出名,欢欢喜喜上路拜师去了。
转眼就是一年。在沈周的指点下,唐寅的画技很有长进。这一天,小唐寅拿出自己的画和师父的画比了比,自觉已经不相上下了,不禁暗暗自喜,我已成名手,该出师回家看望母亲了。沈周看出了他的心思,就叫妻子准备饭菜为唐寅饯行。P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