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页数:244
- 开本:16开
- 出版社:中国人口出版社
- ISBN:9787510148552
- 作者:钱丽旗
内容简介
中医认为,人的体质可以分为气虚型体质、血虚型体质、阴虚型体质、气郁型体质、血瘀型体质、痰湿型体质等类型。另外,还有一些体质类型,比如平和型体质、湿热型体质、特禀型体质等。
《图解黄帝内经体质养生/健康中国2030家庭养生保健丛书》以《黄帝内经》体质养生理论为参考,结合之后多位医学家的中医体质理论,对以上体质类型的人如何调理做了详细的介绍,并提出了相应的饮食调节食谱建议,让您在充分了解自己体质的基础上,可以综合调养,并快速地找到适合自己的食疗方案,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科学养生的目的。
《图解黄帝内经体质养生/健康中国2030家庭养生保健丛书》以《黄帝内经》体质养生理论为参考,结合之后多位医学家的中医体质理论,对以上体质类型的人如何调理做了详细的介绍,并提出了相应的饮食调节食谱建议,让您在充分了解自己体质的基础上,可以综合调养,并快速地找到适合自己的食疗方案,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科学养生的目的。
前言序言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中国□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这本典籍开创了体质划分的先河,之后,经过医学家们长期观察、积累、创新,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中医体质理论。
中医认为,人的体质可以分为气虚型体质、血虚型体质、阴虚型体质、气郁型体质、血瘀型体质、痰湿型体质等类型。
气虚型体质的人的体质特征可有:形体消瘦或偏胖,体倦乏力,面色苍白,语声低怯,常自汗出,且动则尤甚,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脉虚弱。若患病则诸症加重,或伴有气短懒言、咳喘无力;或食少腹胀、大便溏泄;或脱肛、子宫脱垂;或心悸怔忡、精神疲惫;或腰膝酸软、小便频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带清稀。
血虚型体质的人可有以下特征:皮肤发暗发青、疼痛、干燥、瘙痒、出现小包块;容易脱发,而且不好治;舌头上有长期不消的瘀点和瘀斑,瘀血严重的人舌根部两边小静脉怒张;表情抑郁、呆板。面部肌肉不灵活;健忘、记忆力下降。肝气不舒展,经常心烦易怒。
阴虚型体质的人主要表现为手足心热,易口燥咽干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燥,或见面色潮红,两目干涩,视物模糊,皮肤偏干,眩晕耳鸣,睡眠差。
气郁型体质的人的体质特征可有:口唇爪甲紫暗,皮肤青紫斑或粗糙,局部刺痛或绞痛固定不移,或触及肿块,面部色素沉着,眼眶黑,黄褐斑、女性痛经,经色紫暗夹有血块,或闭经,舌紫暗或有青紫斑点,舌下静脉郁血,脉涩等。
血瘀型体质的人的表现症状可有:面色晦滞,口唇色暗,眼睚暗黑,肌肤甲错,易出血,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或结代。若病则上述特征加重,可有头、胸、胁、少腹或四肢等处刺痛。口唇青紫或有出血倾向、吐血、便黑等,或腹内有瘢瘕积块,妇女痛经、经闭、崩漏等。
痰湿型体质的人多表现为咳嗽、哮喘、痰多、头晕、肠胃不适、呕吐等症状,易生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动脉硬化、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肥胖症等疾患。
另外,还有一些体质类型,比如平和型体质、湿热型体质、特禀型体质等。平和型体质属于比较健康的人群;湿热型体质的养生重在祛湿清热;特禀型体质则重在益气固表。
本书以《黄帝内经》体质养生理论为参考,结合之后多位医学家的中医体质理论,对以上体质类型的人如何调理做了详细的介绍,并提出了相应的饮食调节食谱建议,让您在充分了解自己体质的基础上,可以综合调养,并快速地找到适合自己的食疗方案,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科学养生的目的。
中医认为,人的体质可以分为气虚型体质、血虚型体质、阴虚型体质、气郁型体质、血瘀型体质、痰湿型体质等类型。
气虚型体质的人的体质特征可有:形体消瘦或偏胖,体倦乏力,面色苍白,语声低怯,常自汗出,且动则尤甚,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脉虚弱。若患病则诸症加重,或伴有气短懒言、咳喘无力;或食少腹胀、大便溏泄;或脱肛、子宫脱垂;或心悸怔忡、精神疲惫;或腰膝酸软、小便频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带清稀。
血虚型体质的人可有以下特征:皮肤发暗发青、疼痛、干燥、瘙痒、出现小包块;容易脱发,而且不好治;舌头上有长期不消的瘀点和瘀斑,瘀血严重的人舌根部两边小静脉怒张;表情抑郁、呆板。面部肌肉不灵活;健忘、记忆力下降。肝气不舒展,经常心烦易怒。
阴虚型体质的人主要表现为手足心热,易口燥咽干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燥,或见面色潮红,两目干涩,视物模糊,皮肤偏干,眩晕耳鸣,睡眠差。
气郁型体质的人的体质特征可有:口唇爪甲紫暗,皮肤青紫斑或粗糙,局部刺痛或绞痛固定不移,或触及肿块,面部色素沉着,眼眶黑,黄褐斑、女性痛经,经色紫暗夹有血块,或闭经,舌紫暗或有青紫斑点,舌下静脉郁血,脉涩等。
血瘀型体质的人的表现症状可有:面色晦滞,口唇色暗,眼睚暗黑,肌肤甲错,易出血,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或结代。若病则上述特征加重,可有头、胸、胁、少腹或四肢等处刺痛。口唇青紫或有出血倾向、吐血、便黑等,或腹内有瘢瘕积块,妇女痛经、经闭、崩漏等。
痰湿型体质的人多表现为咳嗽、哮喘、痰多、头晕、肠胃不适、呕吐等症状,易生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动脉硬化、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肥胖症等疾患。
另外,还有一些体质类型,比如平和型体质、湿热型体质、特禀型体质等。平和型体质属于比较健康的人群;湿热型体质的养生重在祛湿清热;特禀型体质则重在益气固表。
本书以《黄帝内经》体质养生理论为参考,结合之后多位医学家的中医体质理论,对以上体质类型的人如何调理做了详细的介绍,并提出了相应的饮食调节食谱建议,让您在充分了解自己体质的基础上,可以综合调养,并快速地找到适合自己的食疗方案,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科学养生的目的。
目录
□□章 认清体质好养生
□□节 《黄帝内经》中的体质论
第二节 中医体质学说的基础理论
第三节 体质养生的宗旨
第四节 根据不同体质治病
第五节 关于体质的讨论
第二章 气虚型体质
□□节 你是气虚型体质吗
第二节 补气固本常用中药
第三节 补气固本饮食调节
第四节 补气固本养生食谱
第五节 特效方:四君子汤
第六节 五大穴位补气虚
第三章 血虚型体质
□□节 你是血虚型体质吗
第二节 补血养颜常用中药
第三节 补血养颜饮食调节
第四节 补血养颜养生食谱
第五节 红茶喝出好气色
第四章 阴虚型体质
□□节 你是阴虚型体质吗
第二节 滋阴生津常用中药
第三节 滋阴生津饮食调节
第四节 滋阴生津养生食谱
第五节 滋阴生津,睡觉很重要
第六节 七个穴位补阴虚
第五章 气郁型体质
□□节 你是气郁型体质吗
第二节 疏肝行气常用中药
第三节 疏肝行气饮食调节
第四节 疏肝行气养生食谱
第五节 疏通经络调理气郁
第六节 调理气郁特效药方
第六章 血瘀型体质
□□节 你是血瘀型体质吗
第二节 活血化瘀常用中药
第三节 活血化瘀饮食调节
第四节 活血化瘀养生食谱
第五节 活血化瘀特效药方
第七章 痰湿型体质
□□节 你是痰湿型体质吗
第二节 祛湿化痰常用中药
第三节 祛湿化痰饮食调节
第四节 祛湿化痰养生食谱
第五节 祛湿化痰应从细节做起
第六节 保健推拿祛痰湿
第八章 其他体质
□□节 平和型体质
第二节 湿热型体质
第三节 特禀型体质
□□节 《黄帝内经》中的体质论
第二节 中医体质学说的基础理论
第三节 体质养生的宗旨
第四节 根据不同体质治病
第五节 关于体质的讨论
第二章 气虚型体质
□□节 你是气虚型体质吗
第二节 补气固本常用中药
第三节 补气固本饮食调节
第四节 补气固本养生食谱
第五节 特效方:四君子汤
第六节 五大穴位补气虚
第三章 血虚型体质
□□节 你是血虚型体质吗
第二节 补血养颜常用中药
第三节 补血养颜饮食调节
第四节 补血养颜养生食谱
第五节 红茶喝出好气色
第四章 阴虚型体质
□□节 你是阴虚型体质吗
第二节 滋阴生津常用中药
第三节 滋阴生津饮食调节
第四节 滋阴生津养生食谱
第五节 滋阴生津,睡觉很重要
第六节 七个穴位补阴虚
第五章 气郁型体质
□□节 你是气郁型体质吗
第二节 疏肝行气常用中药
第三节 疏肝行气饮食调节
第四节 疏肝行气养生食谱
第五节 疏通经络调理气郁
第六节 调理气郁特效药方
第六章 血瘀型体质
□□节 你是血瘀型体质吗
第二节 活血化瘀常用中药
第三节 活血化瘀饮食调节
第四节 活血化瘀养生食谱
第五节 活血化瘀特效药方
第七章 痰湿型体质
□□节 你是痰湿型体质吗
第二节 祛湿化痰常用中药
第三节 祛湿化痰饮食调节
第四节 祛湿化痰养生食谱
第五节 祛湿化痰应从细节做起
第六节 保健推拿祛痰湿
第八章 其他体质
□□节 平和型体质
第二节 湿热型体质
第三节 特禀型体质
精彩书摘
《图解黄帝内经体质养生/健康中国2030家庭养生保健丛书》:
别人的养生方法不能随便套用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对养生的认知都存在误区,总是喜欢把别人的养生方法随意“拿来”用到自己的身上。可是人与人的体质不同,即使是同一类体质的人,养生方法也未必就适合,因为人的体质会有很多微妙的差异!就像《灵枢·寿夭刚柔》中所说:“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出生以来,其性情、脏腑、形体、寒热偏性等本来就不同——有人强壮,有人瘦弱,有人高,有人矮,有人体质偏阳,有人体质偏阴……除此之外,人在后天生活中由于受地域、经历、习惯、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人的体质进一步差异化。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身体,要认识到自己身体的独特性。
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养生方法能完全适合于你,因此在养生保健时,不能盲目跟从,不能搞“一刀切”,一定要遵循“异”和“顺”的原则。“异”就是要了解不同的人体质有差异,对于别人的养生方法,不能随便“拿来”就用;“顺”就是要顺应自己的体质,以自我为主,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只有这样做,才是养生的真谛,才不会因为错误的养生方法导致体质有失偏颇,从而危害健康。
在体质与病因、病理的关系上,《黄帝内经》中认为不同体质的人对不同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对相同致病因子的耐受性不同,某种体质的人易患某些病。而且感染邪气以后,因体质不同也会“为病各异”,同时预后也不一样。
因此,应根据不同的体质,采取相应的养生方法和措施。例如,木型之人,耐春夏,不耐秋冬,因此在春夏就要采取措施,预先□□;火型之人,性情急迫,当注意缓和情绪,宁心静神。这就是中医养生学“因人摄生”的理论基础。
环境造成体质差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环境是决定一个人体质变化的重要因素。水土性质、气候类型、生活条件等,会对一个人的体质产生影响。
例如,我国南方多湿热,北方多寒燥,东北沿海为海洋性气候,西部内地为大陆气候,因此从“形”上讲,西北方的人形体多壮实,腠理致密;东南方的人体质多柔弱,腠理偏疏松。我国东部地区湿热体质者较多;南部地区湿热体质和血瘀型体质者较多;西部地区气虚体质、阴虚体质者较多,阳虚体质者较少;华北地区湿热体质者较多;东北地区气虚体质、阳虚体质者较多。地域不同,人的体质不同,施方用药也有所不同。
我们要尽量选择好的环境,生活的地方空气清新,鸟语花香,人的脏器受到清新空气的影响,心神受到优美环境的影响,体质也会改善。
饮食习惯对体质形成的影响
食品加工方式、饮食结构、吃多吃少、进食方式等,都会对体质产生深刻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体质是吃出来的也不为过。不同的膳食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人们长期的饮食习惯和相对同定的膳食结构均可影响体质,从而对人体形成相对稳定的体质产生重要作用。
科学的饮食习惯,合理的膳食结构,全面而充足的营养,可增强人的体质。如果饮食不当,将会影响脾胃功能,导致某些营养物质缺乏,使人体体质发生不良改变。如长期饮食摄入量不足,会导致营养不良,容易使体质虚弱。饱食没有节制,则会损伤脾胃,形成形盛气虚的体质。偏嗜某些饮食,可造成人体内营养成分不均衡,出现一部分营养成分过剩,一部分营养成分缺乏,从而形成偏颇体质。如长期偏嗜寒凉的食物,容易形成阳虚的体质;长期偏嗜温热和辛辣的食物,容易形成阴虚体质;偏嗜甘甜,可形成痰湿体质;嗜食肥腻,多形成痰湿体质或湿热体质。
特别是五脏应五味,偏嗜某味就会导致相应的脏腑功能受到影响,致使机体阴阳失衡,继而导致体质出现偏颇。
疾病和药物会影响或改变体质
疾病制约体质的形成,体质又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一些重病、慢性病,不仅会损害人体的各个部位,还可以使脏腑失和,气血、阴阳失调,从而影响体质状态。
生病了,就要服药,但药用得不恰当,也会给体质带来不良的影响。药有寒热温凉的差异和酸甘苦辛咸的不同,若长期偏用某一性味的药,人体脏腑的气血阴阳就会出现偏衰,从而改变人体体质。而且“是药三分毒”,虽然生病用药不可避免,但在选药时,应谨慎操作,不要盲目。
发挥药的作用不应该是像对抗疗法那样去压制身体的病证,而是要顺势引导病证,把病之邪气借药的力量排泄出去。原则上不要轻易用药。
平常的感冒发热,对于身体体质的增强是有一定帮助的,通过物理降温就可以了。很多人一发热就看病,通过打针吃药阻止它,问题反而大了。其实不是太严重的话,不吃退热药病也会好,并产生抗体,以后对这类疾病的免疫力就会增强;打喷嚏是为了把更多的病菌排出体外……大部分人不知道这些就是因为对自己的身体缺乏了解。
……
别人的养生方法不能随便套用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对养生的认知都存在误区,总是喜欢把别人的养生方法随意“拿来”用到自己的身上。可是人与人的体质不同,即使是同一类体质的人,养生方法也未必就适合,因为人的体质会有很多微妙的差异!就像《灵枢·寿夭刚柔》中所说:“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出生以来,其性情、脏腑、形体、寒热偏性等本来就不同——有人强壮,有人瘦弱,有人高,有人矮,有人体质偏阳,有人体质偏阴……除此之外,人在后天生活中由于受地域、经历、习惯、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人的体质进一步差异化。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身体,要认识到自己身体的独特性。
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养生方法能完全适合于你,因此在养生保健时,不能盲目跟从,不能搞“一刀切”,一定要遵循“异”和“顺”的原则。“异”就是要了解不同的人体质有差异,对于别人的养生方法,不能随便“拿来”就用;“顺”就是要顺应自己的体质,以自我为主,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只有这样做,才是养生的真谛,才不会因为错误的养生方法导致体质有失偏颇,从而危害健康。
在体质与病因、病理的关系上,《黄帝内经》中认为不同体质的人对不同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对相同致病因子的耐受性不同,某种体质的人易患某些病。而且感染邪气以后,因体质不同也会“为病各异”,同时预后也不一样。
因此,应根据不同的体质,采取相应的养生方法和措施。例如,木型之人,耐春夏,不耐秋冬,因此在春夏就要采取措施,预先□□;火型之人,性情急迫,当注意缓和情绪,宁心静神。这就是中医养生学“因人摄生”的理论基础。
环境造成体质差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环境是决定一个人体质变化的重要因素。水土性质、气候类型、生活条件等,会对一个人的体质产生影响。
例如,我国南方多湿热,北方多寒燥,东北沿海为海洋性气候,西部内地为大陆气候,因此从“形”上讲,西北方的人形体多壮实,腠理致密;东南方的人体质多柔弱,腠理偏疏松。我国东部地区湿热体质者较多;南部地区湿热体质和血瘀型体质者较多;西部地区气虚体质、阴虚体质者较多,阳虚体质者较少;华北地区湿热体质者较多;东北地区气虚体质、阳虚体质者较多。地域不同,人的体质不同,施方用药也有所不同。
我们要尽量选择好的环境,生活的地方空气清新,鸟语花香,人的脏器受到清新空气的影响,心神受到优美环境的影响,体质也会改善。
饮食习惯对体质形成的影响
食品加工方式、饮食结构、吃多吃少、进食方式等,都会对体质产生深刻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体质是吃出来的也不为过。不同的膳食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人们长期的饮食习惯和相对同定的膳食结构均可影响体质,从而对人体形成相对稳定的体质产生重要作用。
科学的饮食习惯,合理的膳食结构,全面而充足的营养,可增强人的体质。如果饮食不当,将会影响脾胃功能,导致某些营养物质缺乏,使人体体质发生不良改变。如长期饮食摄入量不足,会导致营养不良,容易使体质虚弱。饱食没有节制,则会损伤脾胃,形成形盛气虚的体质。偏嗜某些饮食,可造成人体内营养成分不均衡,出现一部分营养成分过剩,一部分营养成分缺乏,从而形成偏颇体质。如长期偏嗜寒凉的食物,容易形成阳虚的体质;长期偏嗜温热和辛辣的食物,容易形成阴虚体质;偏嗜甘甜,可形成痰湿体质;嗜食肥腻,多形成痰湿体质或湿热体质。
特别是五脏应五味,偏嗜某味就会导致相应的脏腑功能受到影响,致使机体阴阳失衡,继而导致体质出现偏颇。
疾病和药物会影响或改变体质
疾病制约体质的形成,体质又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一些重病、慢性病,不仅会损害人体的各个部位,还可以使脏腑失和,气血、阴阳失调,从而影响体质状态。
生病了,就要服药,但药用得不恰当,也会给体质带来不良的影响。药有寒热温凉的差异和酸甘苦辛咸的不同,若长期偏用某一性味的药,人体脏腑的气血阴阳就会出现偏衰,从而改变人体体质。而且“是药三分毒”,虽然生病用药不可避免,但在选药时,应谨慎操作,不要盲目。
发挥药的作用不应该是像对抗疗法那样去压制身体的病证,而是要顺势引导病证,把病之邪气借药的力量排泄出去。原则上不要轻易用药。
平常的感冒发热,对于身体体质的增强是有一定帮助的,通过物理降温就可以了。很多人一发热就看病,通过打针吃药阻止它,问题反而大了。其实不是太严重的话,不吃退热药病也会好,并产生抗体,以后对这类疾病的免疫力就会增强;打喷嚏是为了把更多的病菌排出体外……大部分人不知道这些就是因为对自己的身体缺乏了解。
……
作者简介
钱丽旗,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2年入选解放军总医院首批“百位名医”培育学者。现任首都医学基金评审专家、全军医疗成果评审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委员会、中医内科专委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上市后再评价专业委员会理事、《环球中医药》、《感染、炎症、修复》等杂志评审专家及编委。专业特长为妇科病、乳腺病及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中西医诊治。擅长治疗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病、痤疮、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临床疗效显著,经常受邀参加院内外疑难病会诊,研制的经验方“利乳康”、“斑消净”、“助孕汤”被同行专家广泛认可,学术影响广泛。近年来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统计源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主编、参编著作10部。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科普著作三等奖,获国家专利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