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页数:298页
- 开本:16开 平装
- 出版社:南京大学
- ISBN:9787305148859
- 作者:严文井|编者:严欣...
导语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湖北人,生于1915年。曾担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早期创作以散文、小说为主,写有散文集《山寺暮》、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等。后主要写作儿童文学,第一部童话集是《南南和胡子伯伯》。此后又出版了《丁丁的一次奇怪的旅行》《蚯蚓和蜜蜂的故事》《三只骄傲的小猫》《唐小西在“下次开船”港》等中短篇童话。其作品故事生动,构思巧妙,富于哲理和诗意,被誉为“一种献给儿童的特殊的诗体”。
《我仍在路上(严文井儿童文学全集)》为严文井儿童文学散文卷,收录了《啊,你盼望的那个原野》《山寺暮》等数篇。
内容提要
《我仍在路上(严文井儿童文学全集)》为严文井儿童文学散文卷,收录了《啊,你盼望的那个原野》《山寺暮》等数篇。《山寺暮》于1937年出版,文章情感浓郁而富于哲理,很有感染力……
媒体推荐
以《严文井儿童文学全集》命名出版的书还是第一次……两本童话,一本散文,使小读者们从他的童话,寓言中读到生动有趣的故事.富于哲理的教义和美丽诗情的语言;又从他的散文中,读到他的成长与思考,读出他如何用自己的心和艰,表达对世界的感受。
——严文井之女严欣久
作者简介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湖北人,生于1915年。曾担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早期创作以散文、小说为主,写有散文集《山寺暮》、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等。后主要写作儿童文学,第一部童话集是《南南和胡子伯伯》。此后又出版了《丁丁的一次奇怪的旅行》《蚯蚓和蜜蜂的故事》《三只骄傲的小猫》《唐小西在“下次开船”港》等中短篇童话。其作品故事生动,构思巧妙,富于哲理和诗意,被誉为“一种献给儿童的特殊的诗体”。
目录
山寺暮
黑色鸟
给匆忙走路的人
平原的谣曲
小雄及其他
世故的小丑
秘密
阳光的记忆
风雨
长城旅客梦
寿弟之死
三个晚上
枯黑的手
世界一点也不稀奇
仅仅写了‘L天”的日记
谈悲哀
人与猫
春夜过黄河
旅行的开始
我吃了一串葡萄
“中国人,觉起醒来吧!”
圣经
信仰
永久的生命
论友情
我的兄弟们
春节忆父亲
在书市上的胡思乱想
我只是个不速之客
启示
对黑土的恋情
一朵淡紫色的小花
献一束杜鹃花
如果
我是一个小小的回声
啊,你盼望的那个原野
阳光
未写完的畸形小传
一直在玩七巧板的女寿星
关于萧乾的点滴
我作文的第一个引路人
我仍在路上
写给金太阳
印度,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
前言
儿童文学是什么?我相信对这个问题的追问,要比对于文学是什么这一问题的追问更为普遍。在中国儿童文学界,对这一问题给出的定义有很多种。
儿童文学是根据教育儿童的需要,专为广大少年儿童创作或改编,适合他们阅读,能为少年儿童所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文学作品。
——蒋风著:《儿童文学概论》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方卫平、王昆建主编-((JL童文学教程》
对儿童文学最简明的界说是:以少年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文学。
——吴其南主编:《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是大人写给小孩看的文学。
——王泉根主编:《儿童文学教程》
应该说,上述四种儿童文学的定义都明白易懂,而且都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人们对于儿童文学的理解。我自己也写过《儿童文学概论》一书,在写作过程中,我回避了给儿童文学下明白易懂的定义这一方式,而是提出了一个儿童文学成立的公式——“儿童文学=儿童×成人×文学”,想通过对这一公式的阐释,来回答儿童文学是什么这一问题。我在书中说——
我提出这个公式的前提是否定“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和“儿童文学=儿童+成人+文学”这两个公式。
在儿童文学的生成中,成人是否专门为儿童创作并不是使作品成为儿童文学的决定性因素(很多不是专为儿童创作的作品却成为儿童文学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至为重要的是在儿童与成人之间建立双向、互动的关系,因此,我在这个公式中不用加法而用乘法,是要表达在儿童文学中“儿童”和“成人”之间不是相向而踞,可以分隔、孤立,没有交流、融合的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成关系,儿童文学的独特性、复杂性、艺术可能、艺术魅力正在这里。
……
儿童文学就是“对世界的描述”。每个人的儿童文学观念所表达的“对世界的描述”都会有所不同。在这有所不同之中,就存在着“真理”与“谬误”之分。比如,如果将儿童文学看作是一种观念,我在前面介绍的关于儿童文学是否“古已有之”的不同观点之间,就会出现“真理”与“谬误”的区别。
还应该认识到,在儿童文学“对世界的描述”的话语中,也存在着创造“真理”(观念)和陈述“世界”(事实)这两种语言。创造“真理”的语言是主观的,可是陈述“世界”(事实)的语言则具有客观性,也就是说,儿童文学言说者对主观的观念可以创造(建构),但是,对客观的事实却不能创造(建构),而只能发现(陈述)。
比如,周作人有没有接受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并把它转述为儿童本位论,这不是“真理”,有待研究者去“创造”(“制造”),而是“世界”即客观存在的事实。正是这个事实,有待研究者去“发现”。“发现”就要有行动、有过程,最为重要的是要有证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必须有美洲大陆这个“世界”“存在那里”。同样道理,研究者如果发现周作人接受了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并把它转述为儿童本位论,必须有“事实”(“世界”)“存在那里”。这个“事实”就存在于那个时代的历史文献资料之中。
作品是以什么性质和形式存在,是一个观念中的形态,是作家的文本预设与读者的接受和建构共同“对话”、商谈的结果。如果一部(一篇)作品被某人认定为儿童文学作品,那一定是那部(那篇)作品的思想和艺术形式与某人的儿童文学观念发生了契合。儿童文学的观念不同,就会划分出不同的儿童文学版图。
作为《大师童书系列》(中国儿童文学大师全集书系)的序文,我花了如此多的篇幅谈论儿童文学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而是“现代”思想意识建构的一个观念,为的就是避免陷入这套书系所选作品是不是“实体”的儿童文学这一认识论的误区,进而认识到该书系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我感到,这套《大师童书系列》的出版,对于以往儿童文学史话语中的“儿童文学”概念,作出了内涵和外延上的拓展,主编梅杰是依据自己的儿童文学观念,衡量、筛选作品,并进行适当的分类,建构出了这样一个大师级别的儿童文学世界。如果由另一位儿童文学学者来编选此类书系,所呈现的一定会是有所不同的面貌。从梅杰的选文来看,这套丛书运用的是一个更为宽泛的“儿童文学”概念——可以给儿童阅读的文学。这一选文思路,不仅对于儿童文学理论、史论研究者具有启发意义,而且会给儿童读者呈现出一片具有广阔性和纵深度的阅读风景。
我由衷地祝贺“中国儿童文学大师全集书系”的面世!
2015年4月16日
于中国海洋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上山人轻快地走在没有人的路上,吹起口哨来。
这里的树是些白杨。
吹着口哨,游山人想着原始人与林子的故事。林子供给了原始人的生活,也供给了他们的梦。自己几乎也如树居人一样爱好林木,虽然说不出是为什么,但这个无理由的爱好林木的心几乎近于疯狂。他把树林当作一个乐曲,游山人也爱好音乐。
哨有点吹得不成腔。
“倒有了一个十六拍的修饰符了。”树林内出现了一方小小的空地。一二丈宽,从前被弄得很平,此时却像一个二十五岁人一星期没有修脸,杂杂地直竖着一些胡子样的草。野树在空地周围旋转,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圆。这真是一个乐曲内的静止效率。
圆心坐着一个塔状的台,用几十块大麻石砌成,四角被风雨琢磨得很光,上面有一些残蚀了的刻字,述说着一段高深的禅语。游山人很快懂得了:若干年前有一个出家人圆寂了。他没有细看,这时他想逃避一切字迹。
在这个地方,谁还让自己长久站立呢?
游山人乃展开布包,取出旧报纸铺在地上,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身子往下一弯,人就胶结在地上了。吞咽一点水壶内的凉水,再剥食一个橘子,这时才感觉到了累与渴。摸出一支弯扁了的烟,理直了,小心地点着,才有了闲暇考察这些和尚们的骨灰埋藏所。烟子徐徐地由一个个圆圈裂开来分散成轻雾。“清朝的。”他想。“不,民国元二年的。”掸了掸烟灰,像一个考古家一样搜索这碑铭的奥秘。这个人有几分浮浅。“何必!反正有一些年代就算了!”他对自己的独白感到不耐烦。
一只水鸪鸪在远处叫。游山人看看天,天上没有云。“雨吗?”手支住了头。眼睛又盯住那墓志铭。
在一颗疲乏的心前面,这些字如同巴比伦的楔形文。水鸪鸪叫得很忧伤。游山人低下头,折断一根狗尾草在手里弄。一支烟随着风很快燃烧完了。最后一粒火星袅出一丝蓝烟时,他站起身,用脚盖住了那点光。风扬翻了地下的报纸,反面印上了一大块绿的草汁。
前面仍然是曲折的山路。
草丛里有一些毛竹,游山人俯身拔出了一条竹根,敲掉泥土,使手里竹根鞭得呼呼的响。他想起放牛的皮鞭,想起那爆竹一样的声音时,竹根扬过肩头,扑的一下打在一枝树干上了,震落了几片叶子。游山人更由这一鞭记起了一段稗史,从前有个鲁智深,一禅杖打折了一株松。他胡乱地想,不觉加快了步子。
山石子在脚底下塞寒率率发出声响。一阵线香气从风里传来。越过十几棵树,抬头一看,好一个所在!游山人想照着小说中人口语叫一声。逆着风出现一座山门,门扇贴墙,高木槛被来往的脚擦得光滑,游山人悄悄向前走,噘着嘴纵上了一层台阶。
“南无阿弥陀佛!”他叫了一声。
随着就笑起来,也许这就是滑稽。山门里没有看见另外的人。古时,那客商们在长途跋涉后得到一处安顿的地方,那就是旅店。这里像是游山人的一个旅店,但他没有行囊,也没有随身刀剑,更无陪伴的仆人同骏马,于是轻轻松松跨了进去。
这里有四大天王,脸朱红色,作出怒容,脚下躺着一些小鬼,手执雨伞琵琶之类。这里是喜,嗔,悲哀,思虑,坦然,怒,忿的多姿态的众罗汉。泥偶下散布着几个无表情的信徒。手背在背后,游山人睁大了眼走过去。庞大的牛皮鼓都漆上了金,铜钟如塔,吊在粗壮的木架下。他摆下笑脸。
“古印度,天竺。”
一些零碎的词儿在他眼前跳动。
香烟围绕绣幔,模糊了雕花的大殿,游山人给熏出泪来了,就去摸索手绢。前面是一个袒腹,满脸笑的胖大菩萨,游山人含泪对他作了个鬼脸。“倒是一个快乐的家伙,这市侩!’’游山人突然记起了几段讲因果的善书上的传说,有善男信女等可以看见佛的白象和宝莲,以及那环围以众比丘的庄严仪仗,还可听见那奇异的梵乐,游山人想起一种哭泣的声音,向自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