踮起脚尖寻幸福(精华版)/读者文摘

导语    《踮起脚尖寻幸福(精华版)/读者文摘》由任蒙著,这是一本散发着点点亮光的书,每一篇文章都将点亮心灵的某个角落,让我们学会爱,学会生活;让我们了解信念,放飞梦想;让我们懂得人生的意义,懂得珍惜;让我们感受到春风的温柔和冬雪的纯洁。愿《踮起脚尖寻幸福(精华版)/读者文摘》能给读者的人生之路注入勇气和力量,能够让你的人生更加幸福。内容提要 &

21.00原价¥28.00元
库存 10000
  • 页数:216页
  • 开本:16开 平装
  • 出版社:中央编译
  • ISBN:9787511718938
  • 作者:任蒙

导语

    《踮起脚尖寻幸福(精华版)/读者文摘》由任蒙著,这是一本散发着点点亮光的书,每一篇文章都将点亮心灵的某个角落,让我们学会爱,学会生活;让我们了解信念,放飞梦想;让我们懂得人生的意义,懂得珍惜;让我们感受到春风的温柔和冬雪的纯洁。愿《踮起脚尖寻幸福(精华版)/读者文摘》能给读者的人生之路注入勇气和力量,能够让你的人生更加幸福。

内容提要

    朋友,你如果很久没被感动了,你如果觉得生活中可以感动自己的东西越来越少,那请你轻轻翻阅本书,我坚信你一定会被书中的故事感动得泪流满面……
    体验不到苦难的心灵是肤浅的,体验不到幸福的心灵是空虚的。
    因为无数真切的感动,我们的生命才无怨无悔!
    启迪青春、激扬人生的励志美文;温暖在手、点滴在心的智慧读本。
    《踮起脚尖寻幸福(精华版)/读者文摘》感动心灵的饕餮盛宴,荡气回肠的文化大餐,
    《踮起脚尖寻幸福(精华版)/读者文摘》酣畅淋漓的阅读感受,最纯美动人的美文佳作,
    《踮起脚尖寻幸福(精华版)/读者文摘》无可替代的生花妙笔,展现当下最顶尖的力量。
    本书由任蒙著。

作者简介

    任蒙  著名作家、文化学者,现居武汉。40年来在各地报刊发表过数以千计的作品,出版有诗歌、散文、文艺理论等专集18部,其中以诗论诗的《诗廊漫步》曾多次再版和重印;《任蒙散文选》两次出版,被誉为“当代实力派散文的代表性作品”。曾获首届全国孙犁散文奖唯一大奖、冰心散文奖。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湖北大学客座教授。已出版《任蒙散文研究》《任蒙散文论集》等研究和评介任蒙的文集4部。

目录

第一辑  追寻美的履痕
  云中三日
  黄山景观在天上
  最后的峡江
  古老桃花潭
  千山夕照的旅程
  我属于长江
  走进高原
  向往神山
  老汉口的经典影像
  车行皖南山水问
  新景江之岸
  世外村落
  西行遐想
  挥洒城市的夜色
  残阳古兵寨
  巨川三关
  人间仙境
第二辑  平凡与崇高
  伟人走出翠亨村
  我的第一个老师
  父亲的手
  巨人的坦诚与诙谐
  敬畏之后是忠贞
  难忘大好人
  汉江养育的作家
  游历世界的姿影
  淡淡水墨描山水
  两代天骄
  “小灰姑娘”
  哨所迎除夕
第三辑  异域走笔
  冰雪俄罗斯
  欧洲的原野
  雨后的小国天都
  旅途散笔
  感受文明风貌
  科隆小姐
  安东尼奥
  北欧的秋色
  看不到警察的城市
  访问古博瓦
  情侣岛上的真实童话
第四辑  人生路上的烛光
  珍惜你最初的爱
  藏书·读书·用书
  理想·基础·勤奋
  为什么要读名著
  相信自己的艺术感觉
  与少年朋友谈诗
  一个书名的效应
  光脑门的学者
  无怨无悔
  需要苦读精神
  日常语言中的“任意代词”
  散文在呼唤诗意
第五辑  擦亮心灵的天空
  感悟生命
  超越语言的语言
  文学,敬畏与名利
  走进《春天》
  写作的心路历程
  怀念琪琪
  做人诚实一点好
  世象闲笔
  文化寻祖的心灵缘由
  “发鸿蒙”的第一课
  凝望星空
  红旗下的童年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说到童年,说到读书,总要激起我对一位老奶奶的深深怀念。因为她和我的童年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是她使我懂得了人要读书。
    老奶奶姓丁。到我记事时,她除了身上那件没有补丁的青布衫,和她每天佝偻着腰钻进去臼米的一个门盖朝上的“揭柜”之外,家里再没有别的东西能给我留下印象。土改时,她借住了我邻居的空屋,便和我奶奶结下了姊妹般的情谊。我出生百天以后开始闹病,三天两头抽风,请过道士驱邪,也看过医仙,但总不见好。一个雪夜,眼看没气了,无可奈何的父亲连摇篮一起将我丢到门外的屋檐下。约莫过了半个时辰,丁奶奶知道了,她说:“自己的骨肉,总不能让他死在外面。”于是,她顶着逼人的风雪拉开门闩,把我抱了进来。
    那天晚上,丁奶奶笑了,笑得好高兴;她又哭了,是抱着我哭的,哭得好悲苦。
    从此,丁奶奶总说我应该是她的孙子,她也从未有过孙子。两岁以后,弟弟出生了,我奶奶正好不大喜欢孩子,丁奶奶便有一百个理由把我搂进了她的怀抱,与她日夜相依。我一直和她生活到快七岁时她搬离为止。至于她半夜起来,怎样给不睁眼睛的我喂米粥,在大食堂为给我多争半勺清得照人的稀米汤,怎样与队长吵起来,我都没有记忆。但她给我讲的那些有关读书的故事,却使我永远难以忘记。
    记不清是几岁的时候,她忽然想到要我学写字,就到山那边的小卖铺去买了支毛笔。半路上有人见稀奇,才提醒她折回去换了支铅笔。回来她还在唠叨:“往朝儿上学堂都买水笔,现在兴这铅笔,一根木棍儿,哪好用?”那支铅笔并没有成为我写字的开端,而是我唯一的玩具。一天中午睡着后,铅笔从手中掉下来被小猪嚼坏。丁奶奶见我哭得伤心,赶黑前又去为我买了一支。
    自那以后,丁奶奶便给我讲读书的事。古时候有人捉了许多萤火虫,装在鸡蛋壳里照着自己读书,后来中了状元;有人骑在牛背上读书,后来中了状元,做了大官,等等。每次,她总是边摇着纺车边对我讲,语气平淡极了。而这些简单的传说,在我的脑海比后来一流演员的表演刻得还要深。每回讲完,她总要说:“儿,你要好好读书,读得高高的,读到山南二省去,也去中个状元,给奶奶出息呀!”讲到这里,似乎是她全部语言中最富感情色彩的。无论什么年代,我们都无法以任何理由,把老奶奶这种观念看作村妪的狭隘。有人做过不一定准确的统计,说全部科举史上共有状元五百○三人,加上历代非正统政权所选取的文科状元,也不过五百五十一人。但是,几千年中形成的“状元文化”,所深深影响的仅是一个老太太吗?今天还挂在人们嘴上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仍在以“状元”的桂冠去激励人们争优么!
    有回我问她:“奶奶,你读过书吗?”
    “读了的,读了的。我上了一个月的学,逃学二十九天,那个月还是月小。”说完,她笑得眼泪就要溅出来。她见我不懂,又解释说:“奶奶是一天学也没上过哟。”她还说,她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包括她姓的那个“丁”。她没有正式的名字,队会计在账本上把她写作“刘丁氏”。就是这个目不识丁的丁奶奶,却成了我终生难忘的第一个老师。
    当然,她教给我的不是文字的知识,而是对知识的崇尚。她不知说过多少遍,以往学生伢每天上学前,都要向孔夫子磕头,现在不兴了。但千万不能让孔夫子生气,比如上茅厕不能用有字的纸,等等。她盼着我好好读书,说明她对我这个非亲非故的孩子进行精心抚养,不仅是对幼小生命的怜爱,不仅是为了某种精神上的满足。她养育的是一种追求,是神圣而纯朴的母亲的期冀。
    满七岁后,我上学了。丁奶奶常到山冈上那座土垒的小学校去看我,有时候还从布襟里掏出条生黄瓜什么的,她站在教室门口,用浑浊的眼神目不转睛地看着我。那是个复式班,—个老师包下了两个不同年级的全部课程。有天,老师正给四年级上课,问省大还是县大,他们都无人回答。我胆怯地说了句“我晓得”,老师便破例同意我站起来回答。接着,他批评四年级同学说:“你们还不如一个二年级学生。”就是这次答问,不知让丁奶奶乐了多长时间。她见人就说:“我这孙伢读书强哩。”
    高中毕业不久,我就回到公社中学当了教师。年已八旬的丁奶奶,高兴中还带着几分得意,她以为自己的话得到了验证。但每回去看她,她仍然说的是读书的事。仿佛她不知道世界上有教书的,只知道读书。
    后来,在我服役期间,父亲突然来信说,丁奶奶去世了,他去参加了她的葬礼。直到现在,我还时常默默地告慰丁奶奶:我没中什么状元,也没做什么大官,但我还在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