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条拒绝沉没的船(精华版)/读者文摘

导语    朋友,你如果很久没被感动了,你如果觉得生活中可以感动自己的东西越来越少,那请你轻轻翻阅由余春明编著的这本《做一条拒绝沉没的船(精华版)》,我坚信你一定会被书中的故事感动得泪流满面……本书收录的是启迪青春、激扬人生的励志美文,是温暖在手、点滴在心的智慧读本。内含《盛开在黑夜里的美丽》、《霜叶红于二月花》、《一路西行》等散文。内容提要 &n

21.00原价¥28.00元
库存 10000
  • 页数:216页
  • 开本:16开 平装
  • 出版社:中央编译
  • ISBN:9787511718921
  • 作者:余春明

导语

    朋友,你如果很久没被感动了,你如果觉得生活中可以感动自己的东西越来越少,那请你轻轻翻阅由余春明编著的这本《做一条拒绝沉没的船(精华版)》,我坚信你一定会被书中的故事感动得泪流满面……本书收录的是启迪青春、激扬人生的励志美文,是温暖在手、点滴在心的智慧读本。内含《盛开在黑夜里的美丽》、《霜叶红于二月花》、《一路西行》等散文。

内容提要

    如果你想超越目前的成就,那么在做任何事之前,先提升你对自己的信任。唯有自信的人才会有所成就。自信,是启动心灵深处巨大潜能的力量!《做一条拒绝沉没的船(精华版)》是一本生动鲜活的生命教科书,它将教你如何拥有走向成功的力量,并从中获得希望,让自己阳光、快乐、不凡!
    《做一条拒绝沉没的船(精华版)》由余春明编著。

作者简介

    余春明,男,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九江市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特级教师。在《中国职工教育》《中国社会科学报》《辽宁日报》《甘肃日报》《贵州日报》《散文选刊》《星火》《北方文学》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散文、小说、诗歌300余篇(首),出版散文集《流淌在记忆中的池塘》,诗歌集《爱的天空》,短篇小说集《啼笑人生》,教研论文集《教苑撷英》。

目录

第一辑  岁月如歌
青青湖边草
鄱阳湖的天空
记忆中的白菜
幽幽凤尾竹
梦回故乡
月缘
老屋,老猫
雪花飘飘
麻雀,我亲爱的朋友
走在乡间的大路上

第二辑  亲情咏叹
美丽的紫藤花
想起了家乡的水杉树
山洼里,飘扬着母亲的白发
永远的桂花
伟哉,松树
我的二叔
冰雪中的月季
细婶“走”了
好香的樟花
美哉仙人掌
端午时节
冷月无声

第三辑  悠悠我思
盛开在黑夜里的美丽
从远古走来的桑树
夏花有声
关关雎鸠
我和我的老师们
雨中情丝
与花对语
木槿花开
丹桂飘香
又见菊花黄
长空雁叫霜晨月
邂逅
中秋夜朦胧
霜叶红于二月花

第四辑  且行且唱
好一朵金盏菊
放飞梦想
一路西行
爱拼才会赢
暗香浮动
想起了“梁山伯与祝英台”
感天动地的报恩
杂感
脚印
舞出时代的精彩
重上石钟山

第五辑  乡里馨风
稻草情
装在坛坛罐罐里的年货
话“送灶”
四代人的压岁钱
火塘边守岁
正月游龙
元宵三“闹”
山乡早春
家乡清明
接新嫂
立夏捉鱼
南北殊俗话“小满”
说“芒种”

后记

后记

    动手写散文,缘起于同行同乡的几位朋友散文集子的出版。他们优美的文字让我爱不释手,心中也萌发了一股跃跃欲试的念头。加之年龄近乎老矣,常会于静坐闲聊之时回忆起少年往事,总想将已随岁月流水逝去的难忘的人和事用文字的形式留住。待垂垂老矣之时,呷一口香茗,读一段文字,以求自娱自乐;亦或馈赠亲友,博其一笑。借以此,我于去年暑假前后动笔,短短一年时间里,近六十余篇散文如汩汩泉水喷涌而出矣。
    喜欢写点什么,本是我此生之爱好,早在20世纪七十年代在县文化馆诸老师的鼓励下就算是业余作者了。后来,写写停停,什么文体都尝试过,可是难登大雅之堂。再后来,学写格律诗词,涂涂抹抹,作品不少,佳作全无。也曾将这些“次品”整理成集,算是对自己的写作生涯的记录。我总认为,兴趣是最重要的,能让自己率性而为,不让灵魂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中遗失,就是功德无量的事。我也将我的理念不时地灌输给我的学生,让他们在学生时代就养成爱读书、喜写作的习惯,可以说这是我毕生的追求。有人可能不屑,说什么写那么多又有什么用?也不见那个报刊上登过,劳神费力干什么?话虽有理,但这也正反映了这些人世俗的心理。工作为了工资,经商为了赚钱;乃至于打麻将为了“涨水”,帮助人为了报酬……一切的一切,离不开“钱”字。为了钱可以丢掉亲情,背叛爱情,亵渎友情;为了钱可以低头,可以下作,可以无聊,甚至可以无耻。不敢想象,这个世界还剩下了什么!说老实话,对那些腰缠万贯、“妻妾”成群的人我还真的不屑一顾。他们除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钱外,真的是一无所有。
    不错,大多数时候写作是不能创造物质财富的,即使在哪个刊物上发表了,所获金钱也少得可怜,根本不可与歌星明星“金”口一开可比。但是文学作品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别小看那些在文艺网站和博客上大量存在的草根文学作品,它们虽得不到传统纸质传媒、官方报刊的重视,但其点击量却不可小觑,有的甚至超过了所谓正式发表的文章,这其中的社会意义是巨大的。这些草根文学作者们对弘扬社会精神文明所起的作用不可抹杀。至于有的作品现在虽然没有影响,难保若干年后不会被人重视,成为名著,这种例子古今中外均有之。试问,相比于为金钱而汲汲以求和为享乐而无所事事的人来,是否有天渊之别?
    观念决定行动,所以我在工作之余、茶余饭后,把别人花在牌桌上、泡在歌厅里的时间花在写作上,才有了这本厚厚的东西。虽不敢说篇篇精彩,但也真的是“发乎情,止乎理”“我手写我心”,抒写真情实感;同时,也刻意从立意谋篇,表现形式上下功夫,信守孔子“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古训,力求使每一篇文章都有特色,耐咀嚼,有意境。当然,目标与实际肯定会有差异,离优秀之作距离甚远,加之时间仓促:问题定然不少,还望读者诸君不吝指教。 集子中的篇目均已在“红袖添香”“新浪博客”“企博网”和“天山论坛”上发表,不少篇目被这些网站定为“精华”文章。但将其汇编成集,再系统地细细读一遍,觉得问题还不少。从写作视野来看,大多离不开“空中花园”的花草树木,缺乏反映时代气息的大手笔;在篇章结构上也有格式化的毛病,缺乏创新;语言表达上常有相似句子出现,近乎重复。诸如此类,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散文创作中加以完善,力求更好。 集子能顺利出版,与学校领导积极倡导“弘扬校园文化,积淀人文底蕴”的理念有关,校长陈爱水,书记杨健对拙作的出版非常关心;同时得到了出版社编辑老师和朋友的大力支持。老朋友、中国作协会员、无锡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李志川先生在百忙之中逐篇阅读了全书,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了序言的写作;并提出十分中肯的共勉意见,给了我最宝贵也是最大的支持;长女素琴完成了大部分篇目的打印和整本书的编排工作。他们的无私奉献都让我感激万分,在此,一并表示最衷心的谢忱! 作者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记忆中的白菜
    
    厚实的叶瓣,牛脂白的菜茎,承载着厚厚的一层雪,在寒风的吹拂下,只是微微地摇动着叶子,没有丁点儿怯懦,让冷得缩着脖子不敢出门的我油然而生对它的敬意。
    
    寒冷的冬天终于过去了,连续一个多月的雨雪天气终于被温暖取代了。多美的太阳啊,普照大地,也温暖着人们的身体,终于像个春天了。不经意间,我的视线落在山坡上的菜园里,绿油油的白菜都长起菜薹了,菜薹上一串串半绽的花蕾像碧玉中包裹着黄金,不小心地露了出来,真的好漂亮。
    这就是那经冬不凋的白菜吗?前不久,在北风呼啸,漫天飞雪的日子里,它是那样的顽强。厚实的叶瓣,牛脂白的菜茎,承载着厚厚的一层雪,在寒风的吹拂下,只是微微地摇动着叶子,没有丁点儿怯懦,让冷得缩着脖子不敢出门的我油然而生对它的敬意;就是下冻雨,地面都结冰了,而它在雨水的洗礼下,更显得郁郁苍苍、青翠欲滴。多么平凡的生命啊!然而没有它,老百姓还真难熬过这寒冷而又漫长的冬天呢。据说,北方的老百姓在每年的寒冬来临之前,都要在自家的地窖里贮藏几百乃至上千斤大白菜,以应大雪封门之需,因为它是平民百姓每顿饭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佳肴。当然,说是“佳肴”,似乎夸张了点,但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就爱吃白菜,它就是我的佳肴,一餐不吃白菜,就有点食之无味的感觉。
    是啊,我爱吃白菜,不光是白菜富含维生素,也不是它新鲜、口感好,更主要是喜欢它的普通中蕴涵着崇尚,温柔中包含着不屈。不是吗?它是普通的,跟老百姓有不解之缘,吃不上大鱼大肉的人们,白菜总吃得起吧;然而,它又是崇高的,有着不屈的性格,狂风暴雨打不垮它,严霜厚雪冻不死它。当其他的蔬菜洗尽铅华,枯萎殆尽时,它却昂首挺胸,生机勃勃,给寒气逼人的冬天平添了不少生机。
    望着一大片油光发亮的白菜,我的思绪回到了一段过往的岁月,想起了一位平凡而又在我的记忆中印象很深的人来。
    那是上世纪70年代,我刚高中毕业,父亲为我谋到了一份民办教师的工作。我知道,工作来之不易,在那个讲阶级斗争的“文革”后期,家庭出身就可决定命运。我的二叔就是因社会关系不好,当年被取消大学保送和录取的资格,这位县中首届高三的高材生,就这样被剥夺了继续学习的权利。前车可鉴,我也是不可能被推荐上大学的,父亲动用了他多年的感情投资,为我争取到还算令我满意的职业,心里当然很高兴。
    那时民办教师又叫“赤脚老师”,工资低,任务重。我所在的大队小学学生不多,也就四五十人,可是一到五年级都有,分坐在两个教室,一二三年级一个班,四五年级一个班,采用复式班教学。共三位老师,负责人姓胡,只上了几节政治课。语文数学由我和另外一位老教师教,我是一二三年级语文,四五年级数学,他则相反。这位老师姓王,有着很雅的名字——耕云,人如其名,一个很祥和,有着很深文化修养的老人。他待我如亲人,手把手地教我。在他的帮助下,我很快就适应了繁重的教学工作。
    那时的生活条件同教学条件一样,相当艰苦。没有厨房,也没有大师傅,就在教室的后面墙角上用砖砌了个小灶,一口耳锅,一只鼎罐,自己弄。乡村是没菜买的,只有自己种菜园,学生的劳动课也可学种菜。记得那时菜园里种得最多的就是白菜,王老师不光书教得好,菜也种得好。那一大片菜地就在厕所旁边,充足的肥料让白菜一棵棵都生长得茁壮茂盛,油光可鉴。到了春天,白菜开花了,金黄金黄的,说繁花似锦,一点也不夸张。有意思的是,白菜籽虽然没有油菜子大,出油率也没有油菜子高,但还是可以榨油的,真是一举两得。在王老师高超的烹调技术的炒作中,白菜籽油炒白菜,味道真的好极了。现在回想起来,口里还直流口水呢!真的很感激王老师,他不但教了我如何教书,还教会了我炒菜,我现在的那点炒菜技术还是那时学会的呢。
    后来,大队盖新校舍,将小学移到了大队部的村庄后面,老师也加了三人,规模大了,但是自己动手的传统未变。王老师又带领我们把教室后面竹林前面的一片空地开垦成菜园,栽上了一片绿油油的白菜。也许是在竹枝幽静阴凉的庇荫下,冬暖夏凉,白菜长得格外壮实,格外葱茏,连周围的村民都很是羡慕。虽然人多了,大队让我们一起到大队部的厨房吃饭,不用自己弄了,但大师傅餐餐弄的,还少不了白菜,可以说是白菜伴我走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现在想起来,王老师就是在那样艰难的日子里,还那样乐观,一点也不发泄心中的不满,或者说根本没有不满;更没有被恶势力所击垮,这不就是一棵饱经风霜、坚强厚实的大白菜吗?他的柔和而又坚强的性格,宽容而又大度的菜根精神,让他同普通的老百姓融为一体,不,就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群中的一员。正是这普通的人,一生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奉献了毕生的力量。就如这大白菜,吸取了大地的精华,又为大地为人们奉献一片翠绿,奉献无尽的营养。
    我和王老师共事整整六年,后来他退休了,我也离开了村小,凭着他给我的菜根精神,“挤”进了初中,“挤”进了高中,取得了一点点成绩。我知道,这六年是我人生磨砺的基础,没有王老师精神的熏陶,我是很难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因此,即使后来进县城中学了,这种精神还没有丢掉。我还会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在学校对面的山坡上种菜,锄草,施肥,侍奉着心爱的白菜。白菜好像很有灵性,长得那样活泼,那样葱茏,告慰着我这颗怀旧而又感恩的心。
    啊,我记忆中那一片碧绿的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