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页数:244页
- 开本:16开 精装
- 出版社:工商联
- ISBN:9787515817002
- 作者:徐海洋
导语
《听南怀瑾讲人生哲理(精华版)(精)》是拂拭心灵的智慧读本,是修身立命的永恒准则。
徐海洋著的《听南怀瑾讲人生哲理(精华版)(精)》融汇了典籍中的各类故事,既有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发散点评等自成一文,又有笔者的瞬间感悟,从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出发,为迷茫的人们点起照亮心灵归宿的明灯。就让我们追随南先生的脚步,感悟新的人生,体会平凡背后那无尽的绚烂吧!
内容提要
南怀瑾讲解的人生哲理,看似波澜不惊,却发人深省,他仿佛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弥补了当今中华文化的断层。数千年来,孔子、老子、庄子、释迦牟尼等圣人高居圣坛之上,成为世人高山仰止、顶礼膜拜的神像,同时也蒙上了历史的尘埃。通过南先生别具一格的讲解,你会发现圣人们的形象与以往诸多学者经学中塑造的形象大相径庭,仿佛是身边循循善诱、学识渊博的长者在向你讲述人生的哲理,而这源于他自身修养与学问的沉淀,没有故弄玄虚的高深莫测,有的只是平凡中的智慧闪光。
徐海洋著的《听南怀瑾讲人生哲理(精华版)(精)》是拂拭心灵的智慧读本,是修身立命的永恒准则。
媒体推荐
今日的世界,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幸福的时代;但从精神的层面上来看,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痛苦的时代。在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尖锐对比下,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
——南怀瑾
目录
第一章 凡尘浊世,且修慈悲
淡看六尘缘影,修炼一颗禅心
放下,即到彼岸
千秋一寸,德失一瞬
救尽苍生,不留一念
众生皆佛,只因误落尘世
先理为人再理佛
第二章 活出人生本色
携赤子之心,体味生命意义
风月虽一样,情怀有深浅
淡化烦恼,取于幽默
世间烦恼本是庸人自找
珍惜现在,活出人生本色
第三章 苦练内功,品咂甘甜
找到属于自己的境界
无为而为,效法天道
一滴水也要有自己的深度
苦练内功,静待一壶茶香
抛却妄念,无欲则刚
极高明而道中庸
第四章 生命不息,前进不止
琢磨人生,打造顽石中的美玉
不让过去成为将来的绊脚石
心有劲,则力无穷
人生如局,爱拼才会赢
命运难定,全在自己书写
自省拭心心自明
第五章 义气如虹大丈夫
侧身而过,窄路间的通行诀窍
正气长存,则清风浩荡
用理智的缰绳驾驭情感
无愧人生的底色
尚“唯”避“阿”
海到低处深做“岸”
第六章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大智若愚,扮猪吃虎
慧眼识人,蕙质兰心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
知其所需,投其所好
高明处于人留颜面
第七章 情意切切,人脉绵绵
变通,才能保全
重人者人恒重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合适的距离产生美
济人须济急时无
君子周而不比
第八章 身处名利场,身轻任我行
灭却心头火,看透世间颠倒
富贵虽好,切勿迷失
浅尝欲望,不可沉溺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毋从得失计输赢
五色令人盲,物欲令人狂
第九章 善做伯乐,善识良马
肚里撑船,才能人才济济
多疑则散,豪爽则聚
不拘一格选人才
大匠无弃材,寻尺各有施
人之上以人为人,人之下以己为人
第十章 领导者,善为人谋
莫让浮云遮望眼
上梁正,则下梁不歪
领导者要有人情味
推功揽过的领导艺术
在其位,善谋且只谋其政
抱残守缺,花开半朵
第十一章 世路艰难,自恃人生
把握自己的命运
大辩不言,无视即是反击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海纳百川方能成大事
重拾梦想,未来不会总是失望
莫以身轻失天下
第十二章 人生不过一念间
“撑着不死”与“好好活着”的一线之隔
耐心等待,放下瞬即来
只待花苞绽放
感性做人,理性做事
生命如莲,一呼一吸间
做自己意见的主人
第十三章 孝,反哺之情
百善孝为先
孝自内心,免于形式
趁早行孝,莫留遗憾
态度决定爱的深度
盲目顺从不是孝
孝之以顺不如孝之以敬
第十四章 相爱才是家,容忍为常
家从来都不是讲理的地方
爱让我们共渡善缘
慎重选择方成长久夫妇
守住手中的幸福
藏于笼中,不如放之穹庐
第十五章 看淡生死,方获安乐
世上最难是圆满
酒不醉人人自醉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给人生一个鲜明的意义
在吃亏后幸福,于大舍处大得
君子三乐,道尽人间最大乐事
前言
在国学热潮席卷而来,孔子、老子、庄子成为热点人物的今天,有一个人的观点在众多解读中为读者所追捧。人们习惯称他为“居士”,也有人喜欢尊他为“教授”,然而更多的人敬他为“大师”。人们希望通过他的指引,找到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捷径。他就是南怀瑾,是“台湾十大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是“国学大师”,是“禅宗大师”,是宗教家、哲学家,也是温暖人生的最佳顾问。
南怀瑾少时习武,曾去四川、西藏等地拜师学道,路遇各种奇人异士。后弃拳学禅,于峨眉山中锋大坪闭关三年,研读佛家藏典。其代表作品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经杂说》等。
南怀瑾的作品涉及佛家、道家等领域,对无法直接了解典籍的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引导。他的语言生动有趣、博大精深,并且刊正了许多以往对传统文化的误解,因此南怀瑾的作品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读本。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实代言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与普及功不可没。
在南先生别具一格的讲解中,你会发现,圣人们的形象与以往诸多经学中塑造的形象大相径庭,他们仿佛变成循循善诱、学识渊博的长者,在你身边向你讲述人生的哲理,没有故弄玄虚的高深,有的只是源于他自身修养与学问的智慧闪光。
生活在纷繁的世界,人对于为人处世、人生意义等许多问题都存在疑惑。南怀瑾先生的解读,启迪我们重新思考人生。他告诉我们,修炼自身,清洁内心,只有自己的内心达到一定的广度与深度,才能和别人相处得更好,自己的幸福也会因此而来。
所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何处惹尘埃?”南怀瑾先生的学说,恰如春风化雨,深入浅出。他翻开了一部古老的历史,并用自己丰富的阅历、广博的知识、幽默的语言和生动的实例,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美妙的人生画卷。在这幅画卷里,融合了先贤的智慧和教诲。这些大智慧,经由南怀瑾先生的解读,变得更加掷地有声、清脆悦耳。尽管生活有时令人乏味、感到疲倦或痛楚,但是南怀瑾先生的回春妙手,为深陷其中的人们配了一剂良药,告诉人们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学会与自然、与心灵、与世界对话和沟通。
本书融汇了典籍中的各类故事,既有南先生的发散点评等自成一文,又有笔者的瞬间感悟,从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出发,为迷茫的人们点起照亮心灵归宿的明灯。就让我们追随南先生的脚步,感悟新的人生,体会平凡背后那无尽的绚烂吧!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一位名医,在当地享有盛誉,有一天,一位青年妇女来找他看病。检查后发现,她的子宫里有一个瘤,需要手术切除。手术很快就安排好了。手术室里都是最先进的医疗器材,对这位有过上千次手术经验的名医来说,这只是个小手术。
名医切开病人的腹部,向子宫深处观察,准备下刀。但是,他突然全身一震,刀子停在空中,豆大的汗珠冒上额头,他看到了一件令他难以置信的事:子宫里长的不是肿瘤,是个胎儿!他的手颤抖了,内心陷入矛盾的挣扎中,如果硬把胎儿拿掉,然后告诉病人,摘除的是肿瘤,病人一定会感激得恩同再造;相反,如果他承认自己看走眼了,那么,他、掩声名扫地。
经过几秒钟的犹豫,他终于下了决心,小心缝合刀口之后,回到办公室,静待病人苏醒。然后,他走到病人床前,对病人和病人的家属说: “对不起!我看错了,你只是怀孕,没有长瘤,所幸及时发现,孩子安好,一定能生下个可爱的小宝宝!”
病人和家属全呆住了。隔了几秒钟,病人的丈夫突然冲过去,抓住他的衣领,吼道:“你这个庸医,我要找你算账!”……
孩子果然安好,而且发育正常,但医生被告得差点破产。有朋友笑他.为什么不将错就错?就算说那是个畸形的死胎,又有谁能知道?
“老天知道!”名医只是淡淡一笑。为了德,他舍弃了自己的声誉。这是名医的可贵,也是他对“君子”的完美诠释。
子日:“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南先生解释说,这是孔子认为的君子与小人在仁上的分别。君子的思想重心在道德,违反道德的事不干,小人则不管道德不道德,只要有利可图就干。君子最怕的事,是自己违反德性,其次怕做犯法的事情,小人则只怕无利可图。
孔子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就是一个人对于义和利的态度,这也是他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孔子眼中,道德高尚的君子重义而轻利,见利而为的小人重利而轻义。前者受人尊敬,而后者却惹人生怨。孔子日:“放于利而行,多怨。”只根据自己的利益做事,必然招来很多的怨恨。如果一个人对生活盘算得太过精明,凡事都以自己能否获得利益为依据来进行处理,唯利是图,最后必然是以招来怨恨而告终。
因为,你算计人家,人家也算计你,大家都以能否获利为依据,而一件事情、一桩生意的利总是有限的。馍馍只有那么大,你吃多了,人家必然就吃少了;反过来也是一样,人家吃多了,给你留下的也必然就少了。所以,一件事、一桩生意下来,总是有人怨恨,不是你怨恨人家,就是人家怨恨你,结果总是以不愉快告终。这就是“时时刻刻忙算计,谁知算来算去算自己”的道理,也就是“放于利而行,多怨”的原因所在。
利益是一个好东西,谁不喜欢利益呢?利益的反义词是弊害。反对追求利益的人,大概也不会去崇尚弊害。只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不要唯利是图。我们每一个人都置身在环境中,不对环境构成威胁的利益才可能是长远的。让我们的环境和谐、平衡,其实至关重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不仅有利于自己的发展,也有利于合作共赢。 孔子把“义”与“利”分别开来,并作为衡量君子和小人的标准,其良苦用心就是要让人们懂得重义而轻利,不要唯利是图,只知道追求利益而舍弃了道义。现代社会早已过了谈钱而脸红的时代,这是社会莫大的进步;但我们也不能为了利而抛弃自己的道德操守和规范,走向另一个极端。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话对个人有启发,对企业则更有益处。如果不遵守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所得收益将是不“义”之财。道德透支便没有了信誉,无论个人还是集体,都不能长久生存,早晚会招来致命创伤。说到底,做人做事都要遵循仁义之道——仁道。
孔子重义轻利的思想有着比较深厚的文化背景。在孔子的理想中,如果整个社会都能真正地重礼、重义、重仁,那么,社会中的每个人也自然会获得最大的德,有德必有得,这之间并不矛盾。
义利和合,义利兼顾,既知其分,又知其合,互相协调、制约,并使两者有一定张力,使人谋利时不忘义,以义制约、指导谋利,讲义时兼顾利,使其有谋利的积极性,并由谋私利而推及公利,这是人生应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