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页数:216页
- 开本:16开 平装
- 出版社:中央编译
- ISBN:9787511731692
- 作者:编者:陈晓辉
导语
陈晓辉、一路开花等编著的《书卷里的景致》精选林清玄、林振宇、〔美〕鲍勃·帕克斯、〔英〕瓦尔特·保科等几十位国内作家、名家在《读者文摘》、《青年文摘》、《疯狂阅读》、《中学生》等名刊上发表的精美文章。作品充满哲思和感动:或撷取生活中的细节,以小见大;或写下某些被我们完全忽略却兀自绽放的另一种精彩人生。那些似曾相识的小故事,那些毫不起眼的点滴,在作者的笔下变成唯美的、充满诗意的文字,给读者带来偶然的顿悟与“悦读”的享受。
内容提要
陈晓辉、一路开花等编著的《书卷里的景致》是“最美文”1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本书均从《读者文摘》、《青年文摘》、《疯狂阅读》《中学生》、《语文报》等名刊中精选60篇精美文章。书中那细腻的笔触总能在不经意间拨动你的心弦,总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的情操,历练人的性情,厚实人的底蕴,每一个故事都意味深长,使回味无穷,一篇篇智慧火花的文章,为心灵打开了一扇扇的窗户。
本书会让读者看到,读书的重要性,它会告诉你,读书有更多的可能,思考有更远的角度,解析有更新的元素。书也能让我们安静下来有自己心灵的收获,书永远人们真挚友好的朋友。
媒体推荐
当你想要退缩的时候,当你想要放弃的时候,当你不知道为什么而奋斗的时候,你需要看看这本书。那些修心的故事,会带给你勇气和智慧,助你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青年文摘》付江
正在经历的孤独,我们称之为迷茫;经过的孤独,我们称之为成长。面对生活的残酷与压力,我们能否从容前行?希望这本书能给你带来一些新的力量,让你鼓起勇气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疯狂阅读》赵耕
每个人面前都有一条未知的路,生活和机遇也许会让我们走上不同的岔路。但请相信,你的态度和性格最终还是会把你引到那条成功的路上。那么如何成功,就从这本书看起吧。
——《中学时代》陈琛
写给独自在都市中奋斗的你,你若不勇敢,谁替你坚强?感谢泪水、感谢挫折、感谢我一直坚持,从未放弃。篇篇佳作,激励无数人,带你穿越低谷、走过泥泞,今天的泪水,将会是你明天的成长。愿所有的负担都变成礼物,愿所有受过的苦都能照亮前方的路。
——《辽宁青年》岳抒青
目录
第一辑 一个人的青春战役
眼睛值钱(文/林清玄)
一个人的青春战役(文/冠豸)
陈忠实的三大爱好(文/姚秦川)
雪人(文/〔美〕鲍勃·帕克斯 庞启帆编译)
时间去哪儿了(文/孙道荣)
1%+3%(文/刘代领)
达仰的教诲(文/侯拥华)
尴尬的背诵(文/林永英)
林非读书兴趣探源(文/思想者)
中国人应该怎样读书(文/林振宇)
心若亡,书则远(文/纳兰泽芸)
第二辑 用文字装点人生的绚丽
闲读书与读闲书(文/守望苍天)
迎着书卷的朝阳走路(文/纳兰泽芸)
我等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万千时光(文/雪炘)
网络时代的1分钟(文/何国威)
腾点时间看地图(文/林玉椿)
知识即是道(文/振宇)
学而时习之(文/心若莲花)
用文字装点人生的绚丽(文/袁恒雷)
告别静音学习(文/莲叶深深)
第三辑 知识是奋飞的翅膀
深的伤害永远是:语言(文/郭龙)
差生也能造原子弹(文/〔美〕约翰·菲利普斯庞启帆编译)
我这些年的离奇同桌(文/代孔胜)
在青春里呼啸而过的倒洒金泉(文/何东)
赢在奔跑过程中(文/莲叶深深)
知识点亮人生(文/林子)
告诉你一个秘密(文/马朝兰)
知识是奋飞的翅膀(文/美丽人生)
自卑窗外有花丛(文/王万龙)
李宗吾怎样读书(文/小草)
只有努力,没有奇迹(文/〔英〕瓦尔特·保科 庞启帆编译)
师旷妙语劝说平公学习(文/张素燕)
第四辑 大师的雅量
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文/清露晨流)
大师的雅量(文/崔鹤同)
大师的善念(文/春秋)
赤橙黄绿是生活(文/小菁)
孩子为什么输不起(文/张宏涛)
《小时代》引发的战争(文/阮小青)
学习是一种能力(文/好彩自来)
林非先生的读书心态(文/犟松)
梁实秋的“钉子精神”(文/姚秦川)
一块鸡骨头(文/〔澳大利亚〕涅尔·郝利 庞启帆编译)
第五辑 谁解书中味
知识改变气质(文/林振宇)
落于信纸上的悠然时光(文/冷焰)
花影深深上枝头(文/罗静)
阿加西斯教授的观察课(文/〔美〕塞缪尔·H·斯卡德庞启帆编译)
要的就是“过”(文/张云广)
输不起的章子强(文/安心)
倒数十名进世界名校的秘密(文/张嘉芮)
百岁因书驻青春(文/钱灵芸)
谁解书中味(文/思想者)
第六辑 书卷里的景致
开卷并非皆有益(文/飞龙在天)
文字的力量(文/姚秦川)
只管耕耘,莫言收获(文/佳音)
当“面子”成为“里子”时(文/段奇清)
少女夏洛洛的轶闻囧事(文/琼雨海)
青春里的广告时间(文/郑亚琼)
书卷里的景致(文/顾晓蕊)
手写的运气(文/散风落涯)
借书往事(文/林双双)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心若亡,书则远
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读64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1本书都读不到!上海在中国内地读书量排名第一,但也只有人均8本。
一年读不到1本书!一个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竟然成为世界上年阅读量几乎垫底的国家!实在是令人吃惊并汗颜!
当被问及读书少的原因时,绝大部分人的回答是:“没时间!”
可是,每个人扪心自问一下,果真忙得挤不出一点读书的时间吗?
其实,只要每天能挤出15分钟读书就可以,来算笔账,看看我们一年
能读多少书?
一般人一分钟读300字不在话下,那么15分钟就能读4500字,一星期7天就能读31500字,一个月30天就能读126000字,一年365天就能读1512000字。一本书如果按10万字来算,我们一年就少能读15本书。
一年15本书,虽然不多,但相较于一年不足1本书,是不是已经很好了?
人生有三样东西别人拿不走,一是吃进肚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里的梦想,三是读进大脑的书。
这里的“读进大脑的书”其实指的就是知识或智慧。读书有多重要?且抛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种稍显“陈腐”的观念不说,但读书的确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其实就是这个人的阅读史。
正如温家宝总理有一次在与年轻人交流时,鼓励大家多读书,他说:“书,本身可能改变不了世界,但是读书却可以改变人生,而人,却可以改变世界。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说,读书就可以改变世界。”
世界上人均读书多的犹太人有个习俗,就是婴儿出生时,母亲就会在《圣经》上滴上一滴蜂蜜,然后给婴儿舔尝《圣经》上的这滴蜂蜜,意在告诉孩子:书是甜的,以后一定要爱读书!孩子长大一些,要进行启蒙教育了,母亲会问孩子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我们家着火了,逃命的时候你将带着什么?”如果孩子说是钱、珠宝、钻石之类的东西,母亲会纠正他,并告诉孩子要带的是书,也就是智慧。母亲会说,你要永远携带在身上的不是钱,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只要你活着,智慧就会永远跟着你。
犹太人对书,也就是对智慧的重视甚至可以用虔诚来形容。在犹太人的生活里,唯有读书不受任何宗教戒律的限制。这一点,从犹太人“安息日”只允许读书可见一斑。
犹太历每周的第七日(自星期五日落到星期六日落)为安息日,犹太人谨守安息日为圣日,不许工作,不许娱乐,犹太人开的一切商店、饭读书,并且唯有书店是正常营业的。所以,每当安息日,书店里满是静悄悄读书和买书的人,那样的书香氛围,令人动容。
这样一个重视智慧的民族,人口总数不足世界的五百分之一,获诺奖的人数却占总获奖人数的五分之一。截至2008年,共有164位犹太人获得诺贝尔奖!
说犹太人多灾多难,相信没有人会反对,多少年来,万千犹太人被迫害驱逐无异犬鸡,二战中更是遭到纳粹的血洗甚至种族灭绝!5000年的民族史,就有2000多年流离失所。在流浪天涯时,他们没有权力,没有地位,没有庇护,他们就是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开创一片天。
可是,就是在这样的灾难面前,犹太人却涌出了那么多如雷贯耳的名字:耶稣、爱因斯坦、马克思、弗洛伊德、毕加索、高尔基、洛克菲勒、海涅……
究其原因,读书,功不可没!
既然读书如此重要,为何我们却发现,在经过数十年的扫盲与教育普及的中国,识字的人的确多了,但读书的人却更少了。这是一个令人痛心并值得深思的现象。
的确,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在一段时期内“读书无用论”有抬头趋势,但人们必须看清,那只是特定时期内的短暂现象,永远也改变不了“读书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这一亘古真理。
就算是李嘉诚,虽然他因为家贫小时候没上过几年学,但他一生从未间断过读书和学习。通过不断的读书学习,他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通过读书来不断掌握知识、增强本领、开拓创新,让他始终立于商场不败之地。
读一本好书所汲取的智慧,会给人带来力量、安全和幸福。一个社会的整体内在力量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取决于这个社会的全体民众智店、娱乐场所都一律停业,交通中断。每个人都必须在家中“安息”和祈祷,不能走亲访友,更不能外出游玩。但唯有一件事是例外,那就是慧之根扎得深还是浅。至于绝大多数人将读书少的原因归咎为三个字:“没时间”,是真的没时间吗?
想起那个许多人耳熟能详的小故事。一位老师在课堂上,往一个小瓶里装石子,装满后问学生们:“瓶子装满了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装满了!”老师不作声,抓起一把沙子慢慢装进了瓶子,老师又问:“满了吗?”学生答:“满了!”老师不作声,又用勺子舀了一勺水慢慢倒了进去。水倒进去后,老师看着同学们意味深长地说:“这就像我们的时间一样,许多同学抱怨时间不够用,其实是你自己没有充分发掘罢了!”
许多人知道这个故事,但真正懂得并牢记在心的并不多。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其实这“三余”也就是零碎时间的累积,正如达尔文说的那样:“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一段时间,就算是每天有五六分钟,如果好好利用起来,一样可以有很大价值。”
据说在美国印钞厂处理金粉车间的地板上,有一个木格子,这个木格子的功能就是承接处理金粉时落下的金粉碎屑。每次落下的金粉碎屑很少,但日积月累,每年竟接了价值上万美元的金粉。
这些金粉碎屑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零碎时间,等开饭的几分钟,等车的几分钟,等朋友的几分钟……这些几分钟时间就像一颗颗小水珠,如果任其分散,它就会蒸发掉,变成水雾飘散;但如果积聚起来,就可以汇成小溪,变成河流。
你能想到,《汤姆叔叔的小屋》是哈丽特·斯特夫人在做家务的间隙里完成的吗?你能想到,朗费罗翻译但丁的《地狱》,是利用每天等待咖啡煮熟的10分钟时间吗?
再如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她是2013年文学天空中飞过的一只雁。这只雁在她发已成雪的82岁时,荣获文学领域的高荣誉。从少女时代就喜爱文学的门罗,命运却让她20岁便嫁为人妇,接下来成了四个孩子的妈妈。生活的陡然重负与照顾幼小孩子们的忙乱,几乎蚕食了她所有的年轻岁月。然而,她那颗对于文学的热爱之心,却犹如一只不死鸟,紧紧抓住那似乎渐行渐远的文学梦。常常,深夜的时候,她照顾孩子们都睡下,忙碌了一整天的她抓起纸笔,伴随着孩子们的小呼噜声写几句;烧菜的间隙,再赶紧写几句;在烤面包时,她也等在烤炉前写几句……
这位年轻的妈妈,在生活的重压之下,她那颗文学之心却从来都未曾彻底萎蔫过,她充分利用起所有的零散时间,顽强地拓展着自己的纸上空间。她的获奖,看似突然,实则必然。她就像一只蝉,在数十年里,在零碎的时间里积蓄着力量,寂寞地坚持,再坚持,然后蜕变,成为一只在枝头高高鸣唱的蝉。
我们明白了,点滴的零碎时间真的能铸就不凡。就像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的座右铭说的那样:“百丈之台,其始则石,由是而二石焉,由是而三石焉,四石以至千万石焉,学习亦然。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
而我们呢,当说到“读书”时,就会从嘴里冒出一个字:“忙!”就算日理万机如温家宝总理,也是每天无论多忙,睡觉前一定看书一个小时。
试问,你真的比国家总理还忙吗?
温总理曾说:“也许有人会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一个人一天总可以抽出半个小时读三四页书,一个月就可以读上百页,一年就可以读几部书。我希望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静静阅读。”
让我们静下心来,看看两个字吧。
一个是“忙”—“心亡为忙”。
忙得失去了自我,忙得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忙得只剩下机械的行尸走肉。哀莫大于心死,心都死了,这样的“心亡”,这样的“忙”,是多么的悲哀。
一个是“盲”—“目亡为盲”。
问问自己,你有多久没有在夜晚抬头看看天上的星星与圆月了?你有多久没有停下来看看一朵小花上晶莹的露珠了?你有多久没有看看亲人爱人或朋友脸上的笑意了?
如果扪心自问后有了悚然而惊的感觉,那么从现在起,抽几分钟时间,捧读一本好书吧。
当珠玉般润泽的颗颗汉字,将智慧与知识的芬芳慢慢浸入你的心时,你会发现,自己忽然变得呼吸均匀。而你那颗长久缺氧几近窒息的心,也开始渐渐舒展。
你会发现,凡世的明亮与幸福,就如清亮的溪涧,在你心里,汩汩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