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精)/中国文化文学经典文丛

导语    鬼谷子,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道家、兵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圕之术,独具通天之智,王诩著的《鬼谷子(精)》一书产生于战国中期,在世事变化无常、人际关系极其复杂的战国时期,它是集纵横家、兵家、阴阳家、道家等思想于一体的政治理论著作。内容提要 

39.80原价¥45.00元
库存 10000
  • 页数:472页
  • 开本:16开 精装
  • 出版社:吉林文史
  • ISBN:9787547230787
  • 作者:(战国)王诩|总主...

导语

    鬼谷子,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道家、兵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圕之术,独具通天之智,王诩著的《鬼谷子(精)》一书产生于战国中期,在世事变化无常、人际关系极其复杂的战国时期,它是集纵横家、兵家、阴阳家、道家等思想于一体的政治理论著作。

内容提要

    王诩著的《鬼谷子(精)》,又名《捭阖策》。该书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本书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情报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部可以被广泛解读的著作。《鬼谷子》提出了“捭阖”、“反应”、“内揵”、“飞箝”、“忤合”、“揣摩”等游说和谋略的原则和技巧,对纵横家学说的理论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提供的智慧与谋略至今仍对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着指导意义。

目录

    上卷
卷首语
捭阖第一
反应第二
内楗第三
抵巇第四
    中卷
卷首语
飞箝第五
忤合第六
揣篇第七
摩篇第八
权篇第九
谋篇第十
决篇第十一
符言第十二
    下卷
卷首语
本经阴符七术
持枢
中经
    纵横派人物小传
姜尚传
范蠡传
苏秦传
张仪传
张良传
陈平传
诸葛亮传
赵普传
刘基传

前言

    《鬼谷子》,又名《捭阖策》。据传是由鬼谷先生后学者根据先生言论整理而成。该书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转丸》《怯乱》已失传。
    根据西汉司马迁的记载,鬼谷子是一位隐士,苏秦、张仪师从于他。《史记·苏秦列传》说苏秦“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史记·张仪列传》也说张仪“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扬雄《法言·渊骞篇》也说:“仪、秦学乎鬼谷术,而习乎纵横言,安中国者各十余年。”司马贞《史记索隐》:“鬼谷,地名也。扶风池阳、颍川阳城并有鬼谷墟,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综合这些记载,我们可以知道鬼谷子,姓名里族不详,战国时人。因隐居于鬼谷,故号鬼谷先生。苏秦、张仪拜他为师,有“捭阖”之术,又有阴符七术,为纵横家之鼻祖。
    《鬼谷子》一书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鬼谷子》三卷,皇甫谧注。鬼谷子,周世隐于鬼谷。”一种观点认为《鬼谷子》阐述了战国纵横家所崇尚的权谋策略和言谈辩论技巧,其指导思想与后世流传的仁义道德大相径庭。该书也因此常受人诋毁。另一种观点认为《鬼谷子》一书讲的是术。“道”“术”常常并称。“道”是指天地万物所遵循的规律。符合规律即为德。违背规律即为不肖。“术”是指方法、手段。方法、手段本身并没有对错善恶之分。关键看使用者的目的是善是恶。因此说《鬼谷子》一书论述的只是方法,本身并无正邪之分,关键在于后人如何运用。
    《鬼谷子》一书“摩”篇中明确指出:“夫事成必合于数,故日道数与时相偶者也。”意思是说:道德、谋略、天时三者合一才能成事。还提出“所谓主事日成者,积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积善也,而民道之,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主兵日胜者,常战于不争、不费,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意思是说:所谓“主事日成”的秘诀在于,君主积累德行,百姓安居乐业,却不知道自己乐在其中;君主积累善行,百姓也遵循善行,而不知为什么要这样做,天下人将这样的君主称为神明。“主兵日胜”的秘诀,常在于不发生冲突,不耗费精力,而百姓不知不觉地就服从,也不恐惧,天下人将这样的主将称为神明。本书的“符言”篇更是拿出专章来论述君主的治国之道,对为政者谆谆教导,先后指出:君主应该具备安详、从容、正直、平和等修养;君主应该明察秋毫;君主应该察纳雅言;君主一定要赏必信,罚必正;君主应该知道天时、地利、人和是什么;君主行事应该遵循天地之大道,方可长久;君主应该通达世间一切事理;君主应该借助民众的眼耳心洞察世间变化;君主必须敦伦尽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鬼谷子》一书的指导思想并没有偏离仁义大道。该书成于战国时期,可谓生于乱世。书中阐述的一些游说之术、处世方法、阴谋阳谋都是应乱世而生的。实际上这是一种教人们如何在乱世中运用圣人之道成就大业的权宜之计。 
    战国时期,苏秦以合纵之术统领六国,共同抗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以连横之术瓦解合纵,为秦统一六国立下不朽功劳。他们能有这样的成就,或许正是由于晤到了鬼谷子教诲中的游说之术的精髓。 
    我们阅读,首先应该将这部经典的位置摆正,用积极的眼光来看待其中的阴谋诡道,时刻不要忘记,一切谋略皆以德行为前提。德为本,谋为末。舍弃道德,只运用谋略,以此为成大事的手段,这就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本书在《鬼谷子》存世十二篇之外,还附有《本经阴符七术》(简称《本经》)《持枢》《中经》三篇,有学者认为所附三篇非鬼谷子所著,说的是修养身心的方法,可作为前面游说之术的基础。读者可以辅助阅读。 
    另外,为了方便广大读者阅读,编者在原文的基础上加入了提示、注释、·翻译、评析、历史故事等附加内容。要着重指出的是,《鬼谷子》一书成书年代久远,语言古奥艰涩、意蕴深远。不同的读者,乃至同一位读者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此书的体会都会有所不同。本书译文作为阅读提示,仅代表一家之言,权且抛砖引玉,欢迎广大读者来信商榷探讨、批评指正。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苏秦从燕之赵始合纵
    【原文】
    苏秦从燕之赵,始合纵,说赵王日:“天下之卿相人臣,乃至布衣之士,莫不高贤大王之行义,皆愿奉教陈忠于前之日久矣。虽然,奉阳君,大王不得任事,是以外宾客游谈之士,无敢尽忠于前者。今奉阳君捐馆舍,大王乃今然后得与士民相亲,臣故敢献其愚,效愚忠。为大王计,莫若安民无事,请无庸有为也。安民之本,在于择交,择交而得则民安,择交不得则民终身不得安。请言外患:齐、秦为两敌,而民不得安;倚秦攻齐,而民不得安;倚齐攻秦,而民不得安。故夫谋人之主,伐人之国,常苦出辞断绝人之交,愿大王慎无出与口也。
    “请屏左右,白言所以异,阴阳而已矣。大王诚能听臣,燕必致毡裘狗马之地,齐必致海隅鱼盐之地,楚必致橘柚云梦之地,韩、魏皆可使致封地汤沐之邑,贵戚父兄皆可以受封侯。夫割地效实,五伯之所以复军禽将而求也;封侯贵戚,汤、武之所以放杀而争也。今大王垂拱而两有之,是臣之所以为大王愿也。大王与秦,则秦必弱韩、魏;与齐,则齐必弱楚、魏。魏弱则割河外,韩弱则效宜阳。宜阳效则上郡绝,河外割则道不通。楚弱则无援。此三策者,不可不熟计也。夫秦下轵道则南阳动,劫韩包周则赵自销铄,据卫取淇则齐必入朝。秦欲已得行于山东,则必举甲而向赵。秦甲涉河逾漳,据番吾,则兵必战于邯郸之下矣。此臣之所以为大王患也。
    “当今之时,山东之建国,莫如赵强。赵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西有常山,南有河、漳,东有清河,北有燕国。燕固弱国,不足畏也。且秦之所畏害于天下者,莫如赵。然而秦不敢举兵甲而伐赵者,何也?畏韩、魏之议其后也。然则韩、魏,赵之南蔽也。秦之攻韩、魏也,则不然。无有名山大川之限,稍稍蚕食之,傅之国都而止矣。韩、魏不能支秦,必入臣。韩、魏臣于秦,秦无韩、魏之隔,祸中于赵矣。此臣之所以为大王患也。
    “臣闻,尧无三夫之分,舜无咫尺之地,以有天下。禹无百人之聚,以王诸侯。汤、武之卒不过三千人,车不过三百乘,立为天子。诚得其道也。是故明主外料其敌国之强弱,内度其士卒之众寡、贤与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节,固已见于胸中矣,岂掩于众人之言,而以冥冥决事哉!
    “臣窃以天下地图案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国并力为一,西面而攻秦,秦必破矣。今见破于秦,西面而事之,见臣于秦。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夫横人者,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与秦成。与秦成,则高台,美宫室,听竽瑟之音,察五味之和,前有轩辕,后有长庭,美人巧笑,卒有秦患,而不与其忧。是故横人日夜务以秦权恐绳诸侯,以求割地,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臣闻,明王绝疑去谗,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故尊主广地强兵之计,臣得陈忠于前矣。故窃本大王计,莫如一韩、魏、齐、楚、燕、赵六国从亲,以摈叛秦。令天下之将相,相与会于洹水之上,通质刑白马以盟之。约日:‘秦攻楚,齐、魏各出锐师以佐之,韩绝食道,赵涉河、漳,燕守常山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