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精)/中国文化文学经典文丛

导语    王国维著刘岩编著孙建军主编的《人间词话(精)/中国文化文学经典文丛》不同于当时有影响的词话,它提出了“境界”说。“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作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出发。因此,“境界”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

39.80原价¥45.00元
库存 10000
  • 页数:472页
  • 开本:16开 精装
  • 出版社:吉林文史
  • ISBN:9787547230312
  • 作者:王国维|编者:刘岩...

导语

    王国维著刘岩编著孙建军主编的《人间词话(精)/中国文化文学经典文丛》不同于当时有影响的词话,它提出了“境界”说。“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作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出发。因此,“境界”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

内容提要

    王国维著刘岩编著孙建军主编的《人间词话(精)/中国文化文学经典文丛》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他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使它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媒体推荐

    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
    ——(东汉)王符

目录

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造境,有写境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自然中之物
境非独谓景物也
一字境界全出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兴趣、神韵,不若境界
太白纯以气象胜
深美闳约和精艳绝人
词品
南唐中主词
句秀,骨秀,神秀
词至李煜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词人不失赤子之心
客观之诗人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冯正中词开北宋一代风气
冯正中《醉花间》词
欧阳修词尤工
梅圣俞《苏幕遮》词
人知和靖《点绛唇》
《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忧生与忧世
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
此唯淮海足以当之
少游词境最凄婉
气象相似
词中少陶渊明诗、薛收赋气象
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
词忌用替代字
若惟恐人不用代字者
美成《青玉案》词
东坡和韵似原唱
咏物之词以苏轼《水龙吟》最工
白石写景之作
隔与不隔之别
写景如此,方为不隔
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
南宋词人仅辛弃疾堪与北宋人颉颃
苏轼之词旷,辛弃疾之词豪
东坡、稼轩之词雅量高致
稼轩中秋饮酒达旦
词中之字足以看人品
介存谓梦窗词之佳者
取其词中语评吴文英、张炎词
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舌言情
词未必易于诗
一切文体,始盛终衰
诗词有题而诗词亡
大家之作所见者真,所知者深
诗词之道过半
白居易、吴伟业隶事优劣
近体诗与词之体制
诗人应出入宇宙人生
诗人轻视外物与重视外物
淫词、鄙词、游词
马致远《天净沙》得唐人绝句妙境
人各有能有不能

前言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最初发表于《国粹学报》。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王国维生活在中国最黑暗的时代,外族入侵,清政府没落崩溃,社会失控,价值体系紊乱,人们的思想观念经历着剧烈动荡,个体生命在精神上处于迷茫和苦痛。王国维的人生也经历着时代痛苦的洗礼。1902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回国,他说自己的身体是如此的虚弱,而性格又是如此的忧郁,  “人生之问题,日往复于胸臆,自是始决计从事于哲学的研究”。人生问题的困扰使他走向了哲学。在哲学之中他涉足到康德、叔本华哲学,希望通过哲学能够揭示人生的真理,摆脱人生的痛苦与无奈。王国维本以为研究哲学可以解决“人生之问题”,从中寻觅人生解脱之途。但事与愿违,倒使王国维陷入了“可爱”与“可信”两难境地的烦闷之中,他不得不放弃哲学的研究,另寻解脱之路。他的学术注意力由哲学移于文学,以期在文学中能够寻觅到人生痛苦的慰藉,找到自己的人生境界与目标。在文学研究中,文学本身的非功利给他带来了审美的愉悦,于是在1906-1908年之间他撰写了《人间词话》。
    王国维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使它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人间词话》,在理论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一些问题上颇有创见。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译文】
    白朴《秋夜梧桐雨》杂剧,沉雄悲壮,为元曲中成就最高的作品,但他所作的《天籁词》,却粗俗浅薄极了,不足以做辛弃疾的奴隶。难道是开创者容易精巧,而因袭者难以巧妙吗?还是人各有能有不能呢?读者看欧阳修、秦观的诗远远比不上词,就足够明白其中的原因了。【评析】
    此则仍是承前一则之意,从一时代、一作家、一文体的多维角度来诠释“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观念。前一则言元代散曲成就可观,而词体委靡;这一则说白朴杂剧堪称元曲冠冕,而其词则粗浅之极。以一代论是如此,以一人论,亦是如此。
    有元一代散曲家可以在创作中重造唐人绝甸妙境,而词人则无法做到,这是词体已到了无法挽救的衰落时期的反映。此则再以白朴为例,其《梧桐雨》杂剧写唐明皇、杨贵妃之离合悲情,以浓郁的抒情色彩、醇厚的诗味和华美的文辞著称,故有“诗剧”之称。就杂剧而言,王国维认为此剧堪称是元曲中的冠冕之作。但有此创作才华的白朴在其词集《天籁集》中,却失去了神采。王国维说其词极其粗浅,连做辛弃疾的“奴隶”都不够格。因为白朴作词,乃是效法苏轼和辛弃疾的,故王国维直接将白朴与辛弃疾词作对比。王国维极意要说明的是元代乃是杂剧的时代,故其词已经不能再铸辉煌,他对白朴《天籁集》的评价应该纳入到这一文体观念中,才能得到更切实的理解。但平心而论,《天籁集》中也颇多率意而发、真实自然的优秀之作,一味以“不足稼轩奴隶”而整体否定,也是不符合事实的。朱彝尊在《天籁集.跋》中即称其“自是名家”。《四库全书总目》也称《天籁集》“清隽婉逸,调适韵谐”。为了佐证自己的这一说法,王国维又将欧阳修、秦观的诗词作了对比,认为他们的诗远不如词。其实这种“远不如’’的结论背后,与其说是创作成就的比较,不如说是文体观念的较量。宋诗的“寄兴言情”固然不及宋词,但从诗体发展的角度而言,宋诗的说理议论,正是其可与唐诗并驱的原因所在。
    王国维在揭出这种文体创作不平衡现象的同时,对于何以形成这种不平衡的原因也作了初步探讨。他认为原因主要有二:其一,  “创者易工,因者难巧”。一种文体在初始阶段,因为文体束缚较少,故寄兴言情能以一种自然方式进行,所以能呈现出蓬勃的文体活力。而后人沿袭这种文体,受限于越来越多的文体限制,所以反而容易遮蔽了性情,而多在技巧上追新逐能,文体之衰落遂不可阻挡了。其二,  “人各有能有不能”。即诗人只能对切合自己秉性的文体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而对其他的文体,只能成就一般,故文学史兼擅多体的文学家是十分罕见的。这种思想来源于陆游的《花间集·跋》,王国维在多则词话中反复举例,其实正是为了佐证陆游“能此不能彼”的说法的。
    P469-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