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页数:230页
- 开本:32开 精装
- 出版社:北京
- ISBN:9787200119701
- 作者:江绍原|整理:陈泳..
导语
江绍原先生是我国现代民俗学的奠基人之一,陈泳超整理的这本《民俗与迷信》展现了绍原先生的诙谐风格及迷信研究专长。其中的文章写得很漂亮,可以作小品文来读,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包括姓名、性爱、传言、医药等方面的迷信研究符合小品文应该具有的品质,不愧为大家的手笔,所以,虽是小书,反映出来的学识却是博大的,这是其他人难企及的。本书也为破除迷信、推崇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内容提要
陈泳超整理的《民俗与迷信》原是作者江绍原在20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开设“礼俗迷信研究”课时所用的讲义,书中具体的迷信研究依循着两条路数展开:一是用近代科学的方法和知识揭露迷信事项的虚伪;二是对于已知的虚妄的迷信,还要努力对其产生及其人信受的原因给予恰当的说明。
媒体推荐
绍原的文章又是大家知道的,不知怎地能够把谨严与游戏混合得那样好,另有一种独特的风致,拿来讨论学术上的问题,不觉得一点儿沉闷。
——周作人
具体的迷信研究,江绍原依循着两条路数展开:一是用近代科学的方法和知识揭露迷信事项的虚伪;二是对于已知是虚妄的迷信,还要努力对其产生及其被人信受的原因给予恰当的说明。
——陈泳超
作者简介
江绍原(1898-1983),安徽旌德江村人,中国现代著名民俗学家和比较宗教学家,20世纪中国民俗学界五大核心领袖人物之一,是民俗学界公认为在民俗学研究方面成绩最突出的一个,是中国最早引进国外社会科学,较系统、科学地研究我国迷信的学者。
1920年去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比较宗教学,1922年在该校毕业后又在意林诺大学研究院哲学专业学习一年。192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1927年应鲁迅之邀去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院英吉利语言文学系主任、教授。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大学、北平大学、中法大学、辅仁大学、中法文化交换出版委员会、上海中法孔德研究所、河南大学、西北大学等处任教、担任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山西大学英语系教授、中国科学出版社编审、商务印书馆编审等。1979年被聘为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顾问,1983年被聘为中国民俗学会顾问。
主要著作:《发须爪——关于它们的风俗》《中国礼俗迷信》《古俗今说》《江绍原民俗学论集》《民俗与迷信》等。
目录
一、姓名
“名礼”
“呼名落马”
“寄名”
“借名”
“偷名”
“撞名”
无题
“家父家母”乎?“杨坚夫妻”乎?
呼名姓而魂飞越
唤醒“阿始”和呼名剁骂
甑甑报信,栲栳堕井
呼山水诸精之名
二、性爱
“干斋”
求爱的法术和祈祷
僧道淫乱厌法
水与淫
连啐带扇
满族的成胎论及孪生起因论——“莲花”
人们求婚求宠的行为
火与淫
妇人食龙虱能媚男子之说
“阴门之骨可御神龙”
三谈龙虱
淫哉蛇也
两种“阿堵物”秘戏图与钱
淫哉蛇也之二
淫哉蛇也之三
淫哉蛇也之四
见蛇性交
龟蛇的生殖器
女人秽物也
请看不讲胎教的鳖
用口涎及小便的“吸爱术”
桃花女与蔼里斯 爱的艺术与爱的法术
三、传言
“打倒阿毛”与“打倒唐生智”——呈周启明先生
“查学龄”——民众对它的反应
“总理造墓须摄童男女魂灵”之谣言
淮安人对于造孙陵
中山墓与列宁墓
重庆“近世瘟痤降灾诸善请看”的传单
应时小品
北京胡大人与北京胡进士
梳头婆从后门送进的胡大人传单
怪传单应送卫生大会陈列
制造罐子与制造谣言
药铺老板与怪传单
广州也出现过“北京胡大人”
湖南湘乡见过胡大人传单
造谣与治蓝
关于胡大人传单的讨论
北京胡大人乎?南京胡大人乎?
七八年前的反动刊物:北京胡进士传单
四、医药
用相片的远隔治疗到北方去的铃医
嗅相和声相
“尸气”——“知死臭”
中国民间婴孩杀害的原因
一些治病的符咒
治疯病法
吴德芝《书天主教事》
畏疑西医之故
《中西纪事》及所引《海国图志》
党报社论
这可不是“采生折割”
与爱人共读解剖学?
心里或心旁的小人儿及入教者之受药
宣统三年天津关于治鼠疫的一场笔战
今日提倡“国术”者之自白
《新闻报》“快活林”又载无稽之谈
冲破旧医药阀的第二道防线
五、其他
新旧思想家对于“破除迷信运动”的批评
这指头的劲儿怕不够呢!
月光能力的发现
影
再谈影
影画像
又谈影
Gollia“牛头的人”,杭州的“河水鬼”
“再生”——“覆诞”
偶像中放进活蛇生鸦
叫“活灵”“招魂”
鸨母、洋财神及其他
上海妓女龟奴的迷信
二百多年前粤盗的迷信
关于赌的迷信
前言
江绍原及其礼俗迷信小品
陈泳超
江绍原(1898—1983),祖籍安徽旌德,生于北京。曾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文学院,因病回国。1917—1920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参加“新潮社”,为五四运动学生总代表之一。1920年下半年起,被选派至美国芝加哥大学比较宗教系学习,后又在依利诺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广州中山大学英语系教授兼代理主任、大学院特约编撰员,先后在北京女子大学、中法孔德研究院、中国大学、西北大学等处供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山西大学英语系教授兼主任、中国科学出版社编审以及商务印书馆编审等职。主要从事比较宗教学、民俗学的研究工作,曾在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创设“迷信研究”课程,与钟敬文、娄子匡等共同发起成立杭州的“中国民俗学会”,发表了许多迷信与民俗方面的研究文章,并出版《发须爪——关于它们的迷信》等学术专著,其早期的研究成果斐然可观、卓有影响,是我国现代民俗学奠基人之一。
江绍原当行的专业是比较宗教学,但在1923年回国后,他很快就将研究转移到了民俗学方面。这就被同校教员周作人引为同调了。周作人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凌厉浮躁的健将,或者尚有因缘际会的偶遇,但他对于国民性的关注,却是一以贯之的。而要了解国民的感情生活,周作人觉得宗教最是重要,但急切不能直入,而民间传承却“正是绝好的一条途径”,所以说“欲了解中国须得研究礼俗”(《周作人回忆录》,第662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在为江绍原《发须爪——关于它们的迷信》一书写的序言中,周作人平实地记录了两人从相交到相知的简要过程:
绍原是专攻宗教学的。我当绍原在口口大学时就认识他。有一天下课的时候,绍原走来问我日本的什么是什么东西,又领我到图书馆阅览室,找出一本叫做《亚细亚》的英文月报翻给我看,原来是什么人译的几首“Dodoitsu”,日本人用汉字写作“都都逸”,是近代的一种俗歌。我自己是喜欢都都逸的,却未必一定劝别人也去硬读,但是绍原那种探查都都逸的好奇与好事我觉得是很可贵的,可以说这就是所以成就那种研究的原因,否则别人剃胡须,咬指甲,干他什么事,值得这样注意呢?绍原学了宗教学,并不信那一种宗教,虽然有些人颇以为奇(他们以得宗教学者即教徒),其实正是当然的,而且因此也使他更适宜于做研究礼教的工作,得到公平的结论。(江绍原:《发须爪》,第三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影印本)
……
最后需要说明一下的是,江绍原当时为了把自己的小品系列办成公众讨论式的“大家的小品”,所以经常把一些师友同好的文章或通信发表在小品系列之中,虽然在具体的文字下是注名原作者的,但在本书的版权页上,却只能署“江绍原撰”的字样。这其实也并不违背实情,因为那些文字都是围绕并且通过江绍原才发表的,想来这也是符合那些先辈学人的心意的。江绍原的小品系列数量既多,编号又不是很有规律,有时候发表时间晚的反而写作较早,本书按内容分类编排,所以不出现各小品的编号。在编选中最为麻烦的是,江绍原的小品分别发表于《晨报副刊》《语丝》《一般》《贡献》《新女性》《北京大学日刊》等多种报刊,查找起来颇不便利。赖王文宝先生、江小蕙女士以及日本学人子安加余子小姐的大力帮助,我才大致摸清了小品的底细,但是像20年代北京的《国民晚报》和杭州的《民国日报》,至今我也不知道哪里有收藏,所以其中登载的几十则小品,尚未寓目,这是至为遗憾的。所以特别企望博识之士体察江绍原先生“大家的小品”之宗旨,惠予垂告,日后或有机缘将其小品全部结集出版,则幸何如哉。
2002年10月1日
后记
出版说明
“大家小书”多是一代大家的经典著作,在还属于手抄的著述年代里,每个字都是经过作者精琢细磨之后所拣选的。为尊重作者写作习惯和遣词风格、尊重语言文字自身发展流变的规律,为读者提供一个可靠的版本,“大家小书”对于已经经典化的作品不进行现代汉语的规范化处理。
提请读者特别注意。
北京出版社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午饭后我又摊开书来读,见其下接着说姜子牙因事情危急,遂亲往昆仑山求元始天尊帮他破张桂芳。元始命取封神榜给他,并告以西岐乃有德之人,一切自有高人相辅,此事是不消他过问的。
子牙不敢再问,只得出宫;才出宫,门首有白鹤童儿曰:“师叔老爷请你!”子牙听得,急忙回至八卦台下,跪了。元始日:“此去,但凡有人叫你的,不可应他;若是应他,有三十六路征伐你。东海还有一人等你,务要小心,你去吧。”子牙出宫,有南极仙翁送子牙……南极仙翁曰:“上天数定,终不能移。只是有人叫你,且不可应他——着实紧要。我不得远送你了。”子牙捧定封神榜,往前行至麒麟崖,才驾土遁,脑后有人叫“姜子牙”,子牙曰:“当真有人叫,不可应他。”后边又叫“子牙公”,也不应;又叫“姜丞相”,也不应。连声叫三五次,见子牙不应,那人大叫曰:“姜尚,你忒薄情而忘旧也。你今就做丞相,位极人臣,独不思在玉虚宫与你学道四十年,今日连呼你数次,应也不应。”……
那叫他的是申公豹。此人叫姜,确是没怀好心,我们从下面的经历可以看出:交谈时他欲说子牙背周扶纣;子牙不从,他就挥剑把自己的首级取下,往空中一掷,它游遍千万里红云之后,又复归公豹的颈上;以此惑子牙,使他认输失节。不是南极仙翁出来破法,“子牙乃忠厚君子,险些儿被这孽障惑”。自此申公豹记恨在心,誓把西岐搅成一个血海骨山。子牙何尝是莲花化身,苟非元始与南极仙翁警告在先,怕他的魂灵儿不被那骑白额虎的申公豹,活活的唤了去!
有几点我想我们应该注意:
第一点:呼名落马,不像纯粹是小说家之言。个人单独交战和交战前的互报姓名,都是古时实有的事。呼名能使来将魂不附体,或系从前军旅中通行的迷信;而且许有咒诅等法并传,非仅一呼而已。
第二点:哪吒虽是莲花化身,但他被呼第一声之时,“也吃一惊”。这“吃惊”,在哪吒以外的人,自然是目瞪口呆,魂飞魄散之第一步。
第三点:申公豹叫姜子牙之时,陆续用了各种称呼;这些称呼的先后次序,也值得注意。他先呼姜(姓)子牙(号),继之以子牙公(号与尊称),又继之以姜丞相(姓与官职);子牙终不敢应,申才怒呼其姓与名(姜尚)。呼全姓名实在最有效——最能使被呼者魂不附体,但申惟恐姜尚明白这层道理不肯答应他,故只得择其次善者姜子牙(姓与“字”)而呼之。第二次叫的“子牙公”三字,虽不带姓却包括“字”,又其次善者;奈姜仍不应,于是申公豹施其下下之策,几乎完全失望的,喊了一声姜丞相。但这位姜丞相终于抱定了“为人不开口,神仙难下手”主义,于是申公豹技穷;不但技穷,而且大怒,故他最初本想叫,只因怕被对面人识破所以不敢叫的“姜尚”二字,遂冲口而出。这不但是傲慢之声,也是失败之声啊。
天下事一闹到“斥名”,未有不糟者。故我前一二十天写给徐志摩先生的信,因里面有“梁启超”和其他不妥之处而徐公大怒。又如石蘅青先生,去夏他在武昌大学评议会的席上,大嚷“我不怕你黄侃”,而黄季刚先生就答以“我也不怕你石瑛!你叫我黄侃,我就叫你石瑛”!但姜子牙公的气量,比——譬如区区我——到底大许多倍:故申公豹虽然面斥其名,他只是道歉:
兄弟!吾不知是你叫我。我只因师尊吩咐,但有人叫我,切不可应他,我故此不曾答应,得罪了。(第三十七回)
带住!我这是写“小品”,不是著作什么伦理学教科书!
第四点:莲花化身云云者,似乎有印度的气息。然呼名可以制魂魄之说,必系百分之百的国产,无须乎旁的民族输入的。
9月26日,后局大院5号
——《语丝》第102期
1926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