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页数:334页
- 开本:16
-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 ISBN:9787545514780
- 作者:葛翠琳
编辑推荐
最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最值得珍藏的童话作品,陪伴几代人成长,传承真善美的理想。同类产品跻身于历年畅 销书之列,具有非凡的影响力。
名人推荐
她写的童话,人物很鲜明,故事很生动,语言很优美,具有她自己的细腻活泼的风格。—— 冰 心
葛翠琳的不少童话名篇,是可以作为全世界儿童共有的童话珍品,进入儿童文学宝库和世界童话史册的。——陈建功
葛翠琳以她的文学业绩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历史增添了浓重的一笔,以她一颗充满关爱的心,在儿童文学园地上耕耘播种,培育新苗。—— 金 波
媒体推荐
她写的童话,人物很鲜明,故事很生动,语言很优美,具有她自己的细腻活泼的风格。
——冰心
葛翠琳的不少童话名篇,是可以作为全世界儿童共有的童话珍品,进入儿童文学宝库和世界童话史册的。
——陈建功
葛翠琳以她的文学业绩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历史增添了浓重的一笔,以她一颗充满关爱的心,在儿童文学园地上耕耘播种,培育新苗。
——金波
作者简介
新中国儿童文学创作成绩卓著、具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女作家。1949年后历任中共北京市委文艺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联、北京作家协会专业创作人员,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妇联执行委员。葛翠琳是“冰心奖”创始人之一,具有国际影响力,曾任瑞士儿童图书国际奖评委,曾出访法国、瑞士、泰国、日本并讲学。其作品曾获国内外多种奖项,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出版。童话《翻跟头的小木偶》《核桃山》《会唱歌儿的画像》获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野葡萄》《春天在哪里》《最丑的美男儿》获全国儿童文学一等奖;《野葡萄》荣获慕尼黑电视节青少年电视节目奖;散文《魂系何处?》获新中国45周年北京文学创作奖。
目录
核桃山 / 1
一 灾难总是突然降临 / 1
二 山里埋着金子 / 6
三 当歌唱家的梦 / 11
四 奇特的蛋 / 16
五 神镜在哪儿 / 22
六 荒山顶上一点绿 / 27
七 誓言的秘密 / 32
八 爸爸,我来了 / 37
九 惊险中出智慧 / 42
十 谁掉进了陷阱 / 46
鸟孩儿 / 51
一 福婆婆 / 51
二 丢失的梦 / 54
三 寿婆婆寿公公 / 57
四 逛京城 / 59
五 伤心路 / 61
六 拿破仑奇遇 / 67
七 无辜的受害者 / 73
八 衔领使命 / 78
九 金鹿的悲哀 / 85
十 生命水 / 88
十一 可怕的预言 / 91
十二 忠言遭怨恨 / 94
十三 慈祥长者 / 99
十四 忘恩负义的小杜鹃 / 105
十五 鸟类宣言 / 109
十六 老象龟的警告 / 112
十七 海上遇险 / 118
十八 极乐鸟献舞 / 124
十九 守护家园的鸟 / 127
二十 谁需要歌声 / 132
二十一 悬挂的房子 / 135
二十二 歌声是生命的一部分 / 140
二十三 雨中独唱音乐会 / 144
二十四 意外的争吵和议论 / 147
二十五 沙漠之行 / 151
二十六 鸟类舞星 / 155
二十七 思乡病 / 158
二十八 银顶针 / 162
二十九 神圣的诺言 / 169
三十 一个永久的谜 / 172
三十一 欢乐和悲哀 / 174
三十二 尾 声 / 180
雪 画 / 181
空鸟窝 / 183
幸福的小花 / 187
瞬 间 / 193
一 金色的小鱼 / 193
二 银色的小鸟 / 194
三 白色的小花 / 197
两个我 / 199
老狼敲门 / 203
美 / 210
早 / 214
心 事 / 216
飞 / 221
一 痴 梦 / 221
二 劝 慰 / 223
三 远 行 / 226
树上的邻居 / 229
小鸟的家 / 232
酸枣儿树 / 237
树孩儿 / 241
手 杖 / 244
大树哭了 / 248
小 路 / 250
意外的礼物 / 253
会飞的房子 / 256
神秘的大口袋 / 259
树精灵 / 261
没有脚的朋友 / 265
清水河·花果林 / 274
泪 潭 / 280
种花老人 / 289
白云上的小红花 / 301
聪明人 / 307
我比她还强 / 309
好心肠的人 / 314
巧嘴儿 / 318
王妈妈和燕女儿 / 324
序言
采撷录
——八十年旅程回望
小时候,天天盼着快点儿长大,坐车、坐船、骑马,去很多很多地方……
如今,我已年过八十,爬过泰山、黄山、庐山、峨眉山……也看过富士山、阿尔卑斯山……在狂风巨浪中,乘船到了大海边的“天涯海角”石碑下,还登上了西沙、南沙的礁石,寻觅过美丽的贝壳、珊瑚丛,欣赏过大海龟在沙瘫上爬行,也到日本、泰国的海边观赏游玩过。
我曾骑马骑骆驼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奔跑,造访马背上的流动小学,也在海边小渔村学过补网,捞海菜,晒鱼虾,还。曾去深山老林采药,探寻稀有树木和植物……这些经历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不少生动的记忆。
然而,我最难舍难忘的还是故乡——渤海边一个偏僻的小村庄。
常有人问:“你是北京人吗?”
我总是回答:“我不是北京人,只不过在北京居住多年罢了。”
这是我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
我出生在农村,童年是在家乡度过的。
在我蹒跚学步时,奶奶就牵着我的小手呼唤:“往前走,别怕!”
从我学会走路,奶奶就给我一个用柳条编成的小篮子,让我跟随着干活儿的大人外出,自己学着采摘野果野菜,寻拾漏失在田野里的残粮。小小的筐篮有弯弯的提梁,我把小筐篮挂在细小的胳臂上跑来跑去,里面装进收割完毕落在地里的豆粒、花生、红薯、麦穗儿、谷穗儿,或者田里疏苗拔下来的萝卜苗,长在田边土冈上的野苋菜、马勺菜……回家后总会得到奶奶的夸奖和疼爱。那小筐篮仿佛一个宝盒儿,里面总是装满了喜悦和欢乐。奶奶一面收检我的收获品,一面还讲一些叮嘱的话让我记住。例如——
“力气好比那井泉水,使不尽来用不完,人不要怕吃苦受累。”
“采摘野果野菜,拣拾柴草弃粮,能锻炼人的细心耐心。人一辈子都在寻觅和采摘,收获的大小,就看你用心用力的多少。”
我喜欢在田野里无拘无束地奔跑嬉戏,寻宝拾遗,和小伙伴比赛心灵手巧。
那是平淡而又温馨的日子。
春天采摘嫩绿的榆钱儿生吃或者蒸糕,掰下香椿芽儿来拌豆腐全家共享,看燕子筑巢屋檐儿下,听喜鹊喳喳叫枝头。
夏天吃桑葚儿,染成一个小花脸儿,躺在麦秸垛上数星星,听蛐蛐儿叫蛙群鸣。
秋天吃熟透了的红姑瓤儿、枸杞子、野酸枣儿、山核桃,搂树叶儿,割野草,望大雁南飞,看荷塘出藕,粮入仓,菜入窖,家家户户洋溢着秋收的欢乐。 冬天吃爆米花、烤红薯、冻柿子,北风呼啸,大雪封路,世界一片白,小小村庄一片宁静,古老的纺车吱扭扭飞转,抽出又细又匀的棉线线。
除夕夜祭祖,春节拜年,吃饺子,放鞭炮,贴春联,蒸年糕。
正月十五吃元宵,看花灯,踩高跷,舞龙舞狮耍大刀。
追着男孩们看抖空竹,滚铁环,放风筝,踢毽子。小姐妹们玩骨头子儿,争夺小小的羊膝盖骨,当成宝贝收藏。
端午节门上插艾蒿,女孩儿用丝线缠成彩色小粽子、小葫芦、小篦子,戴在身上美滋滋的,又显摆又自豪。
中秋节供兔儿爷,吃月饼,高粱秆儿做成车、马、轿和船,烂泥巴摔打摔打,捏成碾子和磨盘。
大自然给予一无斯有的孩子们很多乐趣和智慧,广阔的甲野、茂密的树林、日夜流淌的小河,一年又一年,滋润着幼小的心灵。
从学习讲话开始,就听祖母摇着纺车讲述动人的传说——
狐仙、狼外婆的故事,喜鹊、布谷鸟的传说;
人参、何首乌的故事,花仙、槐树精的传说;
花木兰从军、昭君出塞,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
牛郎织女七月七鹊桥相会,梁祝化蝶,孟姜女哭倒长城……
墙上的年画、瓷瓶上的人物、门神灶王爷的彩像、花样繁多的剪纸窗花、皮影的唱腔、民谣小曲儿……儿时诸多的生活情景、游戏、民俗、方言、谚语,仿佛都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国土沦丧,侵略者抢掠烧杀,毁灭了一切幸福和宁静,小小年纪内心烙下刻骨铭心的伤痕,才深切感受到民族的苦难、祖国的存亡是比个人生命更重要的事,早早地认识到没有了国就没有了家没有了个人。
上中学时,我随父母定居在北京,那时的北京还称为“北平”。求学的艰难,磨砺了我的性格:认准目标,付出最多的努力和最大的耐心,期待成功但不怕失败。
当我以农村孩子的学习基础考取北京几个名牌中学时,我并没有感到惊奇。我在学习条件优越的中学里完成了学业,并不认为自己是“城里人”。当我由中学推荐被燕京大学录取后,面对学问渊博的教授、导师以及满口流利英语的同学们,在那布告和通知全都使用英文的生活学习环境中,内心仍然感觉自己只是一个农村孩子。在众多家境富贵、衣物讲究的同学中间,我从未羡慕过别人的衣饰打扮,我最珍爱的还是棉布衣衫、布鞋棉线袜。奶奶一辈子只穿自己纺线自己织成粗布自己缝制的衣裤,这成为她一生从来改变过的习惯。而这传统融在我的血液里,积淀在我的骨髓中,形成我的风骨性格和欣赏趣味。
燕京大学的环境是优美的,湖光塔影、古树粉荷;条件是优越的,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建筑讲究的教学楼,设备齐全的实验室,条件优越的宿舍,然而众多的学子,为了民族的未来,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投入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不怕抛头颅洒热血。我在这支队伍里接受了革命的教育,当解放全中国需要青年贡献自己的时刻,大多数同学抛下优越的学习环境随解放大军南下,去参加生死难料的战场拼杀。我就是在那时毫无眷恋地脱下学生装换上了列宁服,被分配到中共北京市委文委会,成为一名革命干部的。
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从此,个人的命运、一家庭的聚散、事业的挫折和发展、人生的酸甜苦辣,都在时代的巨轮飞转中起伏翻滚。
我不幸被抛置在文化界,经历了波澜汹涌的狂风巨浪,暴雨山洪……六十年过去了,雨雪风霜、荆棘泥泞,漫漫长路上抬脚容易落脚难……但我又是幸运的,那么多文学艺术界的前辈和长者为我指过路,具体地教导我,鼓励我,冰心、老舍、吴作人、萧淑芳、叶君健、端木蕻良、萧军……他们一生远离虚荣,漠视名利,默默地贡献,一年又一年,没有书房画室,挤在卧室里放张小桌儿,写出译出画出令世人惊叹的作品,直到生命的尽头,还有那么多遗愿没有完成。
吴作人老人曾拿着冰心奖参评书给我详细讲解:“画面中的兔子形象是学美国的……创作中要有自己的构思、自己的表现手法,借鉴有益但不要模仿……”
叶君健老人为译《安徒生全集》,多年查阅资料考证细节,连一件器皿、一个地名都不惜花精力在丹麦查访核对过。
冰心为译《世界史纲》,翻阋的参考书可以装满一套房子……
那一辈的文化巨人,从没为自己争过什么,他们无怨无悔,将一生的心血凝结成文化遗产留给了后人。
在我那记忆的筐篮里,储存了很多只属于我的精神珍宝——
有充满生命力的叶片,有坚实饱满的果核,有失去娇色依旧形态优美的花瓣儿,有干硬结实的根须……一件件深情温馨的往事,像散落的珍珠闪耀在印象里,不知不觉地变成我的血液,融化渗透散落在我的作品中。我所写的语言文字、故事人物、生活背景,都藏有我自身的影子以及我一生尊崇的品格、执着追求的理想和愿望。
文学创作,写什么?怎样写?作品在读者心中留下什么?这是我不断实践、反复思考的问题。每写一个作品,都像面对一份考卷,我希望自己能写得更好些。 八十年的人生旅程举首回望,心中充满了欣慰和感恩.虽然历经坎坷,但我从来不想伤害别人。不论成绩多少,我都已经尽心尽力了。我受惠于别人的太多,而欠债不少。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是历次苦难中的幸存者。
祖母只是一名农村妇女,没有上过学,她一生只想着给予:给亲人,给邻居友人,给遇到难处的陌生人……弱者都能得到她力所能及的帮助。她从不为自己索取任何东西。
祖母离开我六十年了,但她那慈祥的笑容和坚毅的神态永远刻印在我心灵的深处。无论我走多远,身处何方,她总是守护着我,引领我向前。
我的每一篇作品,都是我在人生旅程中采摘的果实,聚集起来,装进筐篮里,作为一份心灵的献礼,呈给相识和不相识的朋友。在你们迈向未来的路上,我与你们同行。
葛翠琳
2010年秋于竹园
文摘
一路走来,山越来越高,树林越来越密,草丛茂盛不见路,只听哗哗泉水声。铁蛋跟在爷爷身后,见爷爷用竹竿一下儿一下儿敲打青草,扑啦啦,扑啦啦,惊飞了小鸟,吓跑了小兔,只有猫头鹰蹲在树枝上闭目养神,不为这响声惊扰。
“爷爷,为什么一路走一路敲打路边的草丛?”
“打草惊蛇嘛。藏在草丛里的蛇,听到响声,就逃走了。”
铁蛋也甩动手中的竹竿儿,朝身边的青草一股劲儿敲打。
爬上一道陡坡,只见崖边长着一棵野梨树,树身一人高处分成三个杈,树枝又粗又长,上边挂满了金钟般的梨。爷爷把铁蛋举起来,稳稳地放在树杈上,说:“你伸手就能摘梨吃,可不要往上爬,就在这儿吃梨等我。我采些药草就回来,顺便砍两根青竹给你编鸟笼蝈蝈笼,然后就带你去捉鸟儿。”
铁蛋伸手摘了个大梨,咬一口,真甜!满嘴都是梨水,又解渴又解乏。铁蛋晃荡起两条腿,吃得十分开心。